北冰洋汽水:老北京的滋味如何征服新市场?

【文章开始】

北冰洋汽水:老北京的滋味如何征服新市场?

嘿,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个橘色玻璃瓶、铁皮盖一撬开就“呲”地一声冒气的北冰洋吗?对,就是那个味儿。但你有没有想过——这瓶看起来“老土”的汽水,怎么就突然又火遍大街小巷了?它到底靠什么从老牌国货变成年轻人抢着打卡的“网红饮料”?今天咱们就唠明白这事儿。


一、北冰洋到底是什么来头?

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北冰洋可不是什么“突然复活”的品牌。它早在1936年就有了,是北京本地老字号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它几乎就是北京孩子的快乐水。不过后来因为外资饮料冲击,一度消失了好多年……直到2011年,它才重新杀回市场。

你可能会问:回来就回来,凭什么能火?
关键一点在于:它没丢掉“老味道”,却玩起了“新玩法”


二、老品牌,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?

这不是瞎说,咱们看几个实在的:

  • 情怀杀,但不止于情怀
    玻璃瓶、北极熊logo、橙子味汽水——这些都是记忆点。但光靠情怀可不行,北冰洋很聪明地把自己和“北京文化”“本土 identity”绑在一起。比如推出双棒儿冰棍、袋淋这些怀旧产品,但同时把品质做了升级,用真果汁、减少添加剂,让年轻人觉得“怀旧但不老土”。

  • 视觉设计悄悄变年轻了
    你有没有发现,北冰洋的包装虽然还是那个熊,但海报、联名款、快闪店都开始用潮酷插画、复古国潮风?甚至和盒马、奈雪这些新零售合作推出限定款——它没有扔掉老符号,但学会了用新语言沟通

  • 线下场景打造是真厉害
    从老北京涮肉店、烧烤摊,到文艺咖啡馆、音乐节摊位……你都能看到北冰洋。它不再只是“爷爷喝的汽水”,而是变成搭配火锅解腻、伴着手冲咖啡提神的“跨界饮料”——场景一多,消费理由就多了。


三、北冰洋的软营销,到底软在哪儿?

说到“软文”,北冰洋其实很少硬广轰炸。它更擅长用内容让人自然种草:

  • 故事讲得够真诚
    比如复出时宣传“过去的老工人如何找回配方”“一瓶汽水背后几代人的回忆”——这种故事容易引发共鸣,还不让人觉得是广告。

  • 跨界联名玩得溜
    和故宫文创、国家博物馆出联名款,和《和平精英》游戏搞虚拟植入……它不断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,打破消费者对老品牌的刻板印象。

  • 让用户自发传播
    比如很多人拍北冰洋配红锅、配烤串的“打卡照”,自发就成了它的推广素材——这种UGC内容可比厂商自己吹更有说服力。


四、火爆背后,有没有隐忧?

虽然北冰洋看起来一路顺风,但其实老品牌翻红也面临挑战:

  • 口味单一依赖症
    橙味一直是主打,其他口味比如桔子、酸梅汤,声量还是小。年轻人喜欢尝鲜,如果产品线不够宽,或许暗示后续增长会碰到瓶颈。

  • 价格争议没完全解决
    一瓶卖六七块,比可乐雪碧贵不少。有人愿意为情怀买单,也有人吐槽“性价比不高”——怎么持续说服消费者,这是个问题。

  • 新茶饮的冲击啊…
    现在奶茶店、气泡水品牌那么多,北冰洋能不能持续抓住年轻人注意力?说实在的,具体能火多久还得看它后续的创新节奏。


五、所以,北冰洋做对了什么?

如果非要总结,大概是这几点:

  1. 守住了“老味道”的根,没有为了变新而乱改配方;
  2. 用新渠道、新内容接触新人群,线下+线上同步发力;
  3. 不打价格战,打情感差异战——卖的不是汽水,是一种记忆和氛围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光靠情怀肯定走不远。北冰洋能持续红下去,最终还得看它能不能在坚持经典的同时,继续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——比如更健康的口味?更环保的包装?或者更沉浸式的体验?咱们可以一起等着看。


总之啊,北冰洋的翻红不是偶然。它证明了一点:老品牌不怕老,怕的是不会用新方式讲故事。如果你也在做产品、做品牌,或许可以问问自己:我的“北冰洋时刻”在哪里?怎么让老东西变得让人想去尝一口、拍一张、分享一次?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