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型软文的写作角度:如何让用户主动想买

【文章开始】

产品型软文的写作角度:如何让用户主动想买
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刷到一篇讲产品的文章,看着看着,咦,怎么不像广告,倒像在解决我的实际问题?结果呢,手指不听使唤,莫名其妙就点进了购买链接。对,这就是一篇成功的产品型软文该有的效果。它不硬来,而是让你自己“悟”到需要它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软文,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去写,才能戳中用户的心窝子呢?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。


一、核心问题:软文和硬广,到底有啥不一样?

在深入之前,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。很多人觉得,软文不就是把广告写软一点嘛。这个理解,对,但也不全对。

  • 硬广是“王婆卖瓜”:直接喊“我的产品世界第一!快买!”目的明确,但用户警惕性高,容易直接划走。
  • 软文是“隔壁懂行的老王”:他不直接夸自己的瓜甜,而是先跟你唠嗑,说“哎,最近这天干的,嗓子不舒服吧?我有个方子……” 聊着聊着,才提到他种的瓜清热润肺,顺便给你切了一块尝尝。

所以,产品型软文的核心角度,不是“卖”,而是“帮”。你先得站在用户的立场,帮他发现问题、分析痛苦,然后你的产品,是作为那个“恰好”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现的。这是一种思维的彻底转变。


二、找角度前,先得找准“人”

写之前,先别急着动笔。你得想明白,你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?是职场新人、资深宝妈,还是追求效率的创业者?这个搞错了,后面全白搭。

比如,你要推一款降噪耳机。如果你写给通勤族,角度可能是“如何在地铁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世界”;如果写给程序员,角度可能就是“如何深度编程时不被同事的讨论打扰”。看,产品一样,但切入的角度天差地别

这里的关键是,描绘出你的典型用户画像,越具体越好:
* 他/她最大的痛点是什么?(比如:时间碎片化,无法专注)
* 他/她潜意识里在渴望什么?(比如:一段不被打扰的、高质量的个人时间)
* 他/她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?(比如:拥挤的交通工具、嘈杂的开放式办公室)

找准了人,你的话才能说到他心坎里去。


三、几个屡试不爽的写作角度(附案例)

好啦,人找准了,咱们来看看具体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。这些角度可以单独用,也可以组合起来用。

角度1:讲个故事,把产品变成“主角的钥匙”

人都爱听故事。你可以编一个(或者用真实的用户案例)小故事,主角正好是你的目标用户,他遇到了一个麻烦,经过一番折腾,最后是你的产品帮他解决了问题。

案例:推广一个时间管理APP。不要一上来就说功能多强大。可以写:“朋友小A,之前天天加班到深夜,生活一团糟,直到他用了‘三步法’……” 这里的产品,就是故事里帮助主角逆袭的关键道具。读者在共鸣中,自然接受了产品的价值。

角度2:解答一个具体的问题,产品是“答案”

直接抓住用户的一个具体疑问,进行解答。整篇文章看起来是一篇干货满满的攻略,而你的产品,则是完成这个攻略的“神器”。

比如,题目是“为什么你做的西红柿炒蛋总出水?”,文章可以先讲原理,再给步骤,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到:“用某某牌不粘锅,因为它的控温技术,能更好地锁住水分……” 这样,产品的出现就毫不突兀。

角度3:做个对比,突出“为什么选我”

这个角度要慎用,用好了效果显著。不要恶意贬低对手,而是客观地、有依据地对比不同方案(可以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,或者传统的解决方案),突出你的产品在特定方面的优势。

例如,推广一款新材料瑜伽垫。可以写“橡胶垫、PVC垫和我们的TPE垫,哪种更适合出汗多的你?”,通过对比弹性、防滑性、环保性等,让用户自己得出结论。


四、写作时,千万别忘了这几点

角度选好了,动笔写的时候,还有些细节能决定成败。

  • 说人话,别拽专业名词:用用户能瞬间听懂的大白话去解释你产品的功能。比如,别说“采用负离子护发技术”,可以说“吹完头发像摸了护发素一样顺滑”。
  • 重点要突出,学会用加粗:用户扫读时,加粗的关键词句能迅速抓住他的眼球。比如文中的核心角度,不是“卖”,而是“帮”,这样就一目了然。
  • 信任感是金:适当暴露产品的小缺点,或者说明适用边界,反而更真实。比如,“这款耳机虽然降噪好,但如果你是追求重低音的摇滚狂热迷,可能还需要再斟酌一下。” 这种坦诚,会赢得信任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技巧都是“术”,最根本的“道”在于,你是不是真的想帮用户解决问题。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的产品能帮到人,写出来的文字是会透露出那种心虚的。具体怎么把握这个度,可能还得在实战中不断摸索。


五、自问自答: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坎儿

Q:我总觉得写着写着就像广告了,怎么办?
A:检查一下你的内容比例。如果全文80%在说产品多好,那肯定是广告。试着调整成:60%篇幅讲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(甚至不提你产品),30%讲你的产品如何作为方案之一融入其中,10%做引导。重心一定在前面的干货部分。

Q:数据和不案例,怎么用才不尴尬?
A:案例要真实、有细节。不要说“很多用户都说好”,可以说“我们的用户@老王,上周反馈说……”;数据要具体,不要说“销量巨大”,可以说“上线三个月,卖出了XX件”。真实感来源于细节。

Q:如何设计结尾的“临门一脚”?
A:结尾不要过度推销。可以用一种邀请的语气,比如:“如果你也正被XX问题困扰,不妨点击了解一下,看看它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。” 把选择权交给用户,压迫感会小很多。


写产品软文,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偶遇”。你制造一个场景,让用户“偶然”发现一个能解决他燃眉之急的方案。最高明的境界,就是让用户觉得是他自己做出了聪明的购买决策,而不是被你“说服”的。

所以,下次动笔前,别总想着“我的产品有多牛”,多想想“用户他到底需要什么”。这个角度的转换,或许暗示了普通文案和高手之间的真正差距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,写作这门手艺,永远有提升的空间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