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公众号软文怎么写?10个让阅读量翻倍的实战技巧
医药公众号软文怎么写?10个让阅读量翻倍的实战技巧
【文章开始】
你是不是经常刷到医药广告?点进去一看,满屏都是“神药”“根治”“专家推荐”...然后手指一滑,秒退?为啥别人家的医药软文阅读10万+,你的打开率不到5%? 说白了,读者不是讨厌广告,是讨厌硬邦邦的推销啊!
一、先搞明白:读者到底在找什么?
自问:用户点开医药软文图啥?
自答:绝对不是来看产品说明书! 他们要么被头痛失眠折磨得睡不着,要么看着爸妈的关节炎干着急。核心就三点:
- 急迫的解决方案(比如“半夜胃酸反流怎么快速缓解”)
- 可信的避坑指南(比如“这3类降压药千万别混吃”)
- 能看懂的医学解释(把“非甾体抗炎药”说成“消炎止痛药”)
案例:某痛风账号用《烧烤季防痛风翻车指南》带出产品,阅读量暴涨300%——痛点场景化才是王道
二、标题怎么抓人?别玩文字游戏!
自问:医药类标题要不要搞悬念?
自答:要命别玩虚的! 在健康面前,用户没耐心猜谜:
- ?《震惊!某院士深夜披露的秘密...》
- ?《关节咔咔响?可能是软骨磨损的3个信号》(直接点明问题)
- ?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种水果》(紧急预警型)
黄金公式:具体症状/人群+解决方案+利益点
??《40岁以上必看:3招改善血糖不稳,第2招厨房就能做》
三、正文结构:把广告藏进“干货三层夹心”
自问:怎么让读者看完不骂“又是广告”?
自答:记住这个汉堡结构:
1. 顶层:真实痛点故事(同事老王糖尿病截肢的案例)
2. 夹心:深度科普+解决方案(解释胰岛素抵抗原理时,自然带出产品成分)
3. 底层:行动指令(“点击测测你的糖尿病风险等级”)
某护肝品牌用《陪客户喝酒的第108天,我的体检单惊现脂肪肝》开篇,转化率提升27%——故事是糖衣,科普是药片
四、说服力从哪来?数据>专家头衔!
自问:放三甲医院专家照片是不是更可信?
自答:现在用户精得很! 比起“XX主任医师”(可能根本不认识),不如甩数据:
- “临床实验显示83%患者3周疼痛减轻”(附报告截图)
- “对比6款常见膏药渗透率”(做实测对比图)
- 重点加粗用户评价:“婆婆用了2周能自己下楼买菜了”
?? 注意:写“某三甲医院”比写具体医院更安全(你懂的)
五、致命雷区:这5句话千万别写!
医药监管严到变态!这些词一用就封号:
- ? “根治/治愈/永不复发”(慢性病不可能根治)
- ? “最新科技/诺贝尔奖技术”(需提供专利号)
- ? “无副作用”(是药就有副作用!)
- ? “老中医秘方”(涉嫌虚假宣传)
- ? “比XX药效果好10倍”(禁止贬低竞品)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保健品把“调节免疫力”改成“维持免疫系统平衡”,居然就过审了...具体尺度还得看审核员当天心情(无奈摊手)
六、让分享量暴增的隐藏技巧
自问:为什么有些医药文能刷屏?
自答:因为击中人性弱点:
- 恐惧:“30岁查出甲状腺结节,医生让我切掉?”(引发危机感)
- 利他:“把这5个中风前兆转给爸妈”(社交货币)
- 好奇:“益生菌饭前吃还是饭后吃?90%的人都错了”(颠覆认知)
某篇《这4种药千万别掰开吃!第3种可能中毒》被转发达8万次——安全警示永远是爆款密码
七、终极心法:把自己当“医疗翻译”
写医药软文最怕什么?掉书袋! 把“β-葡聚糖”说成“蘑菇里的免疫活性成分”,把“血脑屏障穿透率”说成“药效能不能进到脑部”——说人话才能活下去
(突然想到个事儿:上次看到有文章写“靶向递送系统”,结果评论区全在问“是不是打靶用的?”...笑死,这知识盲区真是防不胜防)
最后敲黑板
医药软文不是写给药企看的,是写给怕死的普通人看的。把医学术语熬成鸡汤,把产品卖点变成救命稻草,这才是真本事。对了,最近看到有账号用AI生成用药建议...这个嘛,或许暗示技术能提升效率,但医疗建议还是谨慎点好(搞不好要出人命的啊!)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