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文营销新闻稿怎么写?五大核心技巧让阅读量翻倍
你熬夜写的软文阅读欣赏量还没隔壁早餐店老板娘晒油条的照片高?这事儿真不稀奇!上周有个开瑜伽馆的朋友,把开业宣传写成"专业塑形课程火热招生",结局咨询量为零。后来改成《30岁宝妈在瑜伽垫上找回甲线》,三天加了200多个微信好友——新闻式软文就得像螺蛳粉,闻着是故事香,吃着是干货,最后咂摸出品牌的小心机。
一、新闻新闻营销的"三张脸":不扮广告也能带货
"不就是把广告写成新闻吗?"——新手最容易掉进这一个坑。去年某智能手表品牌把商品参数塞进"科技快讯",阅读量惨到不如电线杆小广告。真正的新闻新闻营销要会变脸:
1. 新闻脸:蹭着热点事物走,比如说《暴雨季来临,这款防水手救了外卖小哥的饭碗》,比直接说"IP68防水"管用十倍。
2. 故事脸:去年有个茶园把采茶写成《武夷山守茶人:三十年只三泡茶》,天猫店销售额当月涨了300%。
3. 数据脸:"95后熬夜报告显示:73%年轻人凌晨1点还在刷手机"这一类开头,比"护眼台灯热卖"更具有冲击力。
核心提示:好新闻新闻营销就像重庆火锅——底料是新闻的鲜,涮菜是商品的香,最后让人记住的是品牌那个味儿。
二、标题要像菜商圈吆喝:不响没人理
"标题党会不会太low?"——某科技公司商圈总监老张的惨痛教训:花了2万块写的《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生活》,阅读量158。后来改成《你家的空调正在偷偷学你》,阅读量直接飙到5万+。
三大爆款标题公式:
悬念钩子:"北京胡同惊现会记账的咖啡店"(适合新零售)
数字炸弹:"90后夫妻用3个月把烂尾楼改成网红民宿"(适合本地服侍)
反常识:"这家公司禁止员工加班,业绩反而翻倍"(适合公司管理类)
血泪案例:千万别学某培育机构写的《双减政令下的新机遇》,发在家长群里直接被当成政令文件忽略。换成《海淀妈妈发现不补课的三好处》,转发量立马破千。
三、内容编排要像电视剧:每集都有钩子
"把商品优势列完不就行了?"——某护肤品品牌试水失败后终于明白:受众不是来看仿单的。今年爆火的《成分党测验室》专栏,用"侦探破案"式写法:
- 第一幕:"网友@小白鼠送检的防晒霜竟含荧光剂"(制造冲突)
- 第二幕:"测验室对比7款物理防晒成分"(专业背书)
- 第三幕:"意外发现某国货防晒霜的纳米级工艺"(自然植入)
这种写法让某国货品牌三个月复购率增强45%。记住这一个节奏:痛点>专业>化解方案>品牌露出,像剥洋葱一样让受众步步深入。
四、平台拣选比相亲挑对象还注重
"全网铺开总没错吧?"——某农家乐在财经频道投《土灶烧鸡的五大秘诀》,评论区全在问"股票代码多少"。选平台记住这三条:
- 地方民生号:适合餐饮、旅游(比如说《钱江晚报》投《杭州郊外藏着会说话的茶》)
- 垂直行业站:科技商品上虎嗅,美妆上小红书(某新锐品牌在知乎写成分科普,客单价增强60%)
- 聚合平台:媒介盒子这一类能覆盖200+媒介,特别适合预算有限的小商家
反常识发现:在178软文网投2元/篇的短讯稿,有时比高价平台效果会更加好——他们靠走量摊薄成本,对初创公司很友好。
五、数据跟踪比老中医把脉还细
"发了就当完成任务?"大错特错!得盯着这些数据:
跳出率>70%:赶紧改标题!
阅读时长<1分钟:故事讲得太拖沓
凌晨阅读高峰:说明受众当睡前故事看,得加治愈系内容
去年某助眠品牌发现《都市人的失眠自救指南》深夜阅读量暴涨,马上推出"买枕头送睡眠音乐U盘"活动,转化率增强3倍。
六、新手避坑指南(含血压升高预警)
坑1:把新闻稿写成商品仿单
"本商品采用纳米技术..."这种文案发出去就是浪费电!要写成"测验室小哥意外发现:这种物质竟能隔绝90%紫外线"。
坑2:忽视移动端阅读习惯
段落超过5行?立马划走!记住手机屏的"三秒定律":
每段≤3行(最好带实拍图)
重点句加粗,但别超过全文10%
联系方式要像彩蛋(比如说文末放"扫码获取检测报告")
坑3:不做A/B测试
同样的一篇内容换一个标题发两个渠道,比如说:
A版《智能家居行业白皮书发布》
B版《北京夫妻把毛坯房改成科电影场景》
结局B版咨询量高4倍,这就是故事的力量。
说真的,写新闻新闻营销就像做糖醋排骨——糖多了腻,醋多了呛。但只要你肯放下"王婆卖瓜"的架子,多观察受众爱看什么故事,少堆砌专业术语,流量自然来。上周见个茶商,把商品手册改成《茶叶侦探:300元与3000元洱的差距在哪》,公众号涨粉5000+。要我说啊,现在受众精着呢,他们不是讨厌广告,是讨厌把受众当傻子的广告。好的新闻新闻营销,就得让受众边看边拍大腿:"这说的不就是我吗!"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