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文算不算公文?这篇给你掰扯明白
哎,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?朋友圈刷到篇《针对全民补钙的重要通知》,点开发现是钙片广告;业主群里转发的《XX小区改造公告》,仔细一看竟是装修商品软文案例新闻营销经典案例软文。更绝的是,某公司内部通告写着"依循上级指示精神",结局"上级"指的是他们家董事长——这年头连广告都开始玩角色扮演了?
一、公文和软文压根儿就不是一家人
先来看一个真事儿:去年某保健品公司模仿政体红头文件格式,印了批《中老年营养改善落实方案》,落款还带公章样式。结局被商圈监管部门罚了50万,理由就一条——冒充公文。这事儿给我们划了条红线:
公文 | 软文 |
---|---|
政体/企事业单位发布 | 公司/个人编写 |
具有行政效力 | 只有传播效果 |
固定格式(字号、文号) | 样式自由革新 |
语种严谨正式 | 可以卖萌耍宝 |
存档备查 | 随时删除 |
举一个栗子:某市住建局发的《老旧小区改造通知》是公文;物业公司跟风写的《小区颜值增强计划》就是软文。一个可以让你家真拆墙,一个只可以让你拆钱包。
二、为什么总有人把软文穿公文马甲?
某品牌防晒霜的骚操作值得说道。他们在电梯广告里贴《夏季紫外线防护指南》,开头写着"经23位皮肤科专家审议利用",看着像卫生部门文件,实际是为自家商品带货。这种套路能得逞,全靠三个障眼法:
-
权威背书障眼法
- 滥用"探究院"、"组委会"等唬人头衔
- 虚构专家名单(比如说把门诊医师写成院士)
- 盗用官方logo做角标
-
数据伪装术
- 把测验室数据说成国家准则
- 用"测验证明"替代"权威认证"
- 将30人的试用反馈包装成"万人口碑"
-
话术移花接木
- "建议每日补充"(公文用语)VS "建议每天采用"(广告用语)
- "经检测符合准则"(公文)VS "检测显示效果显著"(软文)
三、踩红线的代价有多惨烈?
2023年商圈监管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够吓人:某培育机构仿造培育部文件格式,印发《中小学生素质增强计划》,短短三个月骗了2000多万学费。处罚结局三连击:
- 罚款180万元
- 首要负责人行业禁入5年
- 强制删除所有仿公文宣传物料
对比下合法软文和非法仿公文的区别:
合法软文 | 非法仿公文 |
---|---|
标注"广告"字样 | 刻意隐藏商业属性 |
采用公司自有logo | 仿制政体/机构标识 |
注明数据来源 | 虚构权威机构背书 |
留有客服电话 | 冒充官方热线 |
四、高级玩家的正确打开方式
其实不用冒充公文也能显出专业范儿。某国产奶粉品牌的操作堪称教科书:
- 联合真实科研机构发布《中国母乳成分白皮书》
- 在文献引用处标注论文DOI编号
- 附录注明"本报告不身为诊疗依循"
- 文末用小字写明公司介入部分
结局这篇软文:
- 被3家三甲医院儿科引用
- 知乎专业讨论帖超200条
- 商品销售额同比增强47%
核心就在于把商业意图装进学术壳子,却不冒充公文。
五、小白避坑指南
刚入行的朋友记住这三条命:
-
格式警戒线
- 禁用红头文件版式
- 别采用"通知""公告"做标题
- 落款不能带"办公室""领导小组"
-
话术保命符
- 把"必须执行"改成"建议尝试"
- "探究表明"换成"测验发现"
- "权威认证"改为"网民反馈"
-
视觉防火墙
- 公司宣传物料用橙色/蓝色系
- 字体别采用仿宋GB2312(公文专用)
- 加注"广告"标识比公章logo重要
笔者的私房话
在广告圈混了十年,见过太多人在这事上栽跟头。其实公文和软文就像西装和休闲装,核心要分清场合。上个月帮某药企写商品推文,顾客非要加"经药监局推荐"被我硬怼回去,改成了"三甲医院临床在用"。结局推文不但没翻车,还被医生群体主动转发。记住,真正的专业不需要cosplay,能把繁琐的事说明白,才算是软文的最高境界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