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餐厅招牌菜为何总在电台广告里隐身?

开车的王师傅最近发现个怪事:电台里天天放火锅店广告,可下高架想找家地道徐州把子肉,导航绕了三圈愣是没听着。这不邪门吗?你家那道镇店红烧肉,真就比不过连锁店的预制菜套餐?


黄金三秒定生死

知道电台广告最要命的误区是啥不?大学城川菜馆李老板砸了五万块做推广,光顾着报菜名:"麻辣香锅、水煮鱼、夫妻肺片..."结局听众只记住"本店处于..."后边的地址。播音系毕业的小姨子给他支招:前3秒必须甩出王炸,比如说"天府之国空运来的青花椒正在油锅里尖叫"。

更绝的是西郊那家牛肉汤馆,广告开头先放三声牛叫,现在客人进门都学"哞哞"叫唤。要我说,这记忆点比啥优惠券都好使。


时段拣选暗藏玄机

你以为早高峰广告最金贵?做早餐铺的老张试过:

  • 6:00-7:30:出租车司机专场(推单人套餐)
  • 7:30-9:00:上班族时段(主打15分钟快取)
  • 21:00-22:30:夜归人时间(暖胃汤品+代驾服侍)

但真正让他翻盘的,是周六早十点的"菜商圈档期"。大妈们听着广告买完菜,顺道就来捎份豆浆油条。看见没?精准打击比广撒网管用十倍


广告词避雷指南

自杀式话术 改造方案 实测效果
"全市最便宜" "比自家做饭少洗五个碗" 客单价增强30%
"百年老店" "爷爷那辈就在用的炒锅" 年轻人占比翻倍
"扫码关注领优惠" "报暗号'要葱花多加'" 复购率增强45%
"米其林大厨主理" "凌晨四点熬的高汤开盖了" 汤品类销售额暴涨

建材商圈旁的快餐店老板吃过亏:广告里说"十五分钟上齐菜",结局客人真带着秒表来探店。现在改说"看两段抖音短剧的功夫就能开吃",反而收获好评。


声音设计小心机

录音棚的老赵接过最绝的订单——给饺子馆录广告,非要在背景音里加三声清脆的"咯吱"咬白菜声。后来监控显示,客人点单时真有80%会伸脖子往厨房张望。这年头,听得见的食欲比看得见的美味更勾人


最近帮烧烤店做市调,发现个有趣现象:的哥群里流传的"暗号套餐",八成是从电台广告词里截取的片段。看来在算法横行的时代,老式电台反倒成了线下店的诺亚方舟。数据显示,坚持投电台广告的社区餐馆,抗风险本事比纯做外卖的高出两倍——要我说,这大概就是声音的热度打败数据流量的实证吧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