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大品牌总把广告藏进故事里?

你有没有发现,刷朋友圈时突然被某个旅行博主的民宿体验吸引,看到最后才发现是某家居品牌的广告?或追剧时觉得剧中人物用的手机特别有范儿,结局第二天就去搜了同款?这就是新闻营销的魔力——让你迫不得已吃下安利,还觉得是自己做的决定。


省下80%广告服侍费还能见效的秘密

去年某国产美妆品牌做过对比测试:

  • 传统硬广组:投了300万电梯广告,获客成本人均47元
  • 新闻营销组:30篇小红书笔记+8个知乎问答,获客成本人均9.3元

核心差异

  1. 硬广需要重复轰炸才可以记住
  2. 软文利用场景植入产生信任
  3. 优质内容会被网民主动传播

就像小区楼下开了家早餐店,贴满"全市最低价"横幅没人理,但假若邻居们在群里说"他家的油条比别家脆三倍",保准第二天排长队


让开销者自己说服自己的心理学把戏

某心理学测验显示:当人们认为消息是自己发现的,信任度会增强4倍。这就是为啥大牌护肤品都爱找皮肤科医生写科普文。

软文的三层攻心术

  1. 学识科普(教你辨别氨基酸洗面奶)
  2. 痛点戳穿(指出皂基洁面的危害)
  3. 化解方案(顺便介绍自家商品)

去年某牙膏品牌用这招,把"牙釉质修复"技术写成《口腔科医生绝对不会告诉你的5个护牙冷学识》,销售额暴涨300%


比李佳琦更具有说服力的带货方式

看组对比数据:

带货方式 平均转化率 退货率
直播带货 6.8% 23%
软文种草 4.5% 9%

诚然转化率低点,但软文带来的顾客更忠诚。某家电品牌的网民调研显示:利用测评文章购物的顾客,3年内复购率比直播间顾客高41%


中小公司的逆袭神器

2019年有个做空气炸锅的小厂,预算只有竞品1/20。他们干了件聪明事:在妈妈社群发《用错油锅=给孩子喂毒?》的科普文章,半年就从行业第18冲到前3。

低成本破局三要素

  1. 抓住家长食品稳妥焦虑
  2. 用厨房热度计实测油烟数据
  3. 教做宝宝辅食时自然植入商品

本人观点

做了8年营销,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越是聪明的人越易被软文影响。出于他们习惯性抗拒推销话术,却对"自己发现的宝藏"毫无抵抗力。下次看到"95后程序员转行做养生茶"的故事,不妨留意文章里藏着的商品露出次数——你可能正在经历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驯服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