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用户类软文总在自嗨?


别人的软文让人不由得下单,你的咋像商品仿单?

上周表妹兴冲冲拿着她新写的护肤品软文300字找我:"天然作物萃取,富含玻尿酸成分..."我直接打断她:"停!你这写的不是软文,是测验室报告啊!"她委屈巴巴地说:"可商品卖点都写全了呀..."

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?其实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最大的坑,就是把参数当卖点,把商品当祖宗供着。去年某国货彩妆品牌推文《黄黑皮女孩的逆袭日记》,用素人改造案例带出商品,愣是把腮红卖成爆款。秘诀就一条——把"我有什么"变成"你能得到什么"


第一步:先给你的受众画个像

写之前先搞明白你在跟谁唠嗑。是月薪五千的租房族?还是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?举一个栗子:

网民类型 致命痛点 文案杀手锏
宝妈 带娃没时间打扮 "5分钟搞定伪素颜,接娃不被认成奶奶"
考研党 熬夜爆痘暗沉 "图书馆早八到晚十,这张脸还能扛住原相机"
中年大叔 啤酒肚+油腻形象 "同学会上,当年班花主动加你微信的秘密"

某健身App去年推的《35岁程序员的腹肌重生记》,瞄准IT男亚健康痛点,注册量暴涨300%。网民画像就像GPS定位,偏一厘米都到不了目的地


第二步:把商品塞进受众生活场景

别光说成分多牛,得让商品活成故事里的英雄。对比两种写法:

传统版:"添加烟酰胺成分,美白效果显著"
走心版:"闺蜜婚礼当伴娘,摄影师追着问用的什么粉底——其实我只涂了这支素颜霜"

最近出圈的案例更绝,某护发精油文案写:"分手那天暴雨,他最后记住的是我头发甩出的香槟色光泽"。这种场景寄生法,让商品成了受众的人生见证者。

故事三板斧

  1. 冲突开场(加班熬夜/失恋/社死现场)
  2. 商品救场(悄咪咪植入采用场景)
  3. 高光收尾(逆袭打脸/收获赞美)

第三步:用数据说话,但别当复读机

干巴巴的"测验证明"没人信,试试这些可视化骚操作

  • 时间对比:"连续28天打卡记录,下巴轮廓从U型变V型"
  • 效果具象:"相当于每天往脸上贴0.1克黄金"
  • 生活类比:"保湿力≈给皮肤灌了3杯珍珠奶茶"

某防晒霜推文做过对比测验:

对比项 普通防晒霜 XX水感防晒
成膜速度 5分钟 45秒
流白汗概率 68% 0%
补涂便捷度 需要卸妆 直接叠加8层不搓泥

这表格一出,评论区直接炸锅:"这是在我家装监控了?"


第四步:把广告词炖成鸡汤

最怕通篇"买它!买它!",试试这些高级催单术

  1. 身份认同:"真正懂生活的女人,早就不拼价钱了"
  2. 恐惧营销:"25岁不抗初老,35岁美容院都救不了"
  3. 社交货币:"公司下午茶,5个同事追着要链接"
  4. 数学鬼才:"每天不到2块钱,素颜敢怼领导跟前"

有个绝杀案例——某内衣品牌写:"穿过这件无痕内衣,才知道前30年都在将就"。直接把"将就"和"自我亏待"划等号,预售3小时卖断货。


自检三连问:你的文案有病吗?

Q:为啥阅读量高转化低?
A:八成是得了"仿单综合征"!检查有没有堆砌专业术语,把"胶原蛋白"换成"让脸蛋Duang起来的神力"试试?

Q:总被说广告感太强咋整?
A:记住三七法则——7分干货3分安利。先教受众三招辨别护肤品优劣,再自然带出自家商品优势,比硬推有效10倍。

Q:怎么测试文案效果?
A:把文章读给楼下超市阿姨听,她假若问"这玩意儿哪儿买",恭喜你成了!假若反问"这说的啥玩意",赶紧回炉重造。


小编的吐血心得

干了五年文案,发现个玄学——好软文都有烟火气。就像写螺蛳粉文案得带酸笋味,写母婴商品得沾点奶粉香。上次写老人鞋文案,特意加了句"跳广场舞转身时鞋底发出的咯吱声",结局评论区一堆子女说"这就是我妈本妈"。

最近发现00后特吃反套路文案。比如说某脱毛仪写:"别信什么猕猴桃变水煮蛋,咱们的目的是——穿吊带不反光!"这种坦诚反而拉好感。还有五感写作法,描述商品时加入"开盖时'啵'的声响""膏体划过皮肤的丝绸触感",让文字变得能摸得到。

说真的,写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就像谈恋爱——不能只顾着吹自己多优秀,得琢磨对方想要些什么。下次卡壳时,试试把电脑屏幕想象成受众的脸,保证你立马知道该人话还是鬼话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