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招生广告总是石沉大海?

"每天发30条朋友圈,家长却把我拉黑?花5000块投广告,咨询量还是个位数?"上周在东莞办培训的李校长拉着我诉苦,他手机里存着237张招生海报,电脑里躺着89版宣传文案,但秋季班招生愣是没凑满一个班。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?说白了,90%教培人的互联网营销都卡在"自嗨式宣传"这一个死胡同里


一、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天坑

"我明明很努力发传单了!"——这话我听过不下500遍。但现实是,家长刷手机时根本不会看你的精美海报,他们只关心三件事:孩子成绩能不能提?学费划不划算?老师靠不靠谱?

去年有个美术机构老板,把课程海报设计成梵高星空图,结局家长留言问:"这是卖颜料还是教画画?"这就是典型的轻重倒置。新手最容易犯的错:

  1. 用招生思维做宣传:满屏课程价目表+机构介绍
  2. 用专家视角写文案:"本课程采用蒙台梭利教化法"(家长OS:说人话!)
  3. 用撒网式投广告:抖音、朋友圈、传单三件套齐发

举一个真实案例:深圳某英语机构把"自然拼读课程"改写成"让孩子见词能读的魔法课",咨询量直接翻了3倍。核心就在于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妈妈们听得懂的人话


二、让家长主动找你的内容密钥

上个月我帮一个钢琴工作室做诊断,发现他们抖音发的全是学生考级视频。改了两个动作:

  • 把镜头对准琴键发黑的中指特写
  • 文案改成"每天练琴2小时的孩子,中指都有这一个印记"
    结局这条视频带来23个试听预约,比机构过去半年总和还多

黄金三秒法则你得这么用

  1. 痛点前置:开头直接戳家长焦虑(比如说"三年级数学考70分的孩子都有这三个坏习惯")
  2. 对比冲击:放学员前后对比视频时,重点拍错题本从满篇红叉到全对的过程
  3. 佐证说话:把学员进步数据做成进度条动画(比如说"单词量从200到1500用了98天")

假若你还死磕"送课时送教材"的老套路,真不如试试这招:拍个孩子边哭边写作业的视频,配上文案"上一对一之前,我家娃每晚哭三次"。别觉得夸张,郑州有个托管班靠这招三天招满200人。


三、小白也能上手的平台操作指南

总有人问我:"抖音、小红书、视频号到底该主攻哪个?"这话就跟问"烧饼油条哪个更加好吃"一样——得看你手里有什么料

拿去年暑假爆火的编程课来说:

  • 抖音主打"孩子自己编出贪吃蛇游戏"的成品展示
  • 小红书晒"10岁女孩获取蓝桥杯证书"的领奖vlog
  • 视频号发"爸爸偷偷学编程被孩子碾压"的剧情短片
    同一套课程,在不一样的平台要切换三种人格

这里还有个万能公式:

平台 内容定位 发布时间 转化入口
抖音 成果可视化 晚7-9点 直播间秒杀
小红书 进阶过程记录 周末全天 私信领资料
朋友圈 学员成长故事 早8点/晚10点 扫码试听

千万别信那些"日更10条必火"的鬼话!有个书法老师每天凌晨5点发练字视频,三个月攒了2万粉——核心不在数量,在于卡准家长刷手机的空档期


四、灵魂拷问:报班还是自学?

最近总有人私信我:"网上那么多免费教程,干嘛还需要花钱学这一个?"这话就跟"菜商圈能买菜,为啥还有人下馆子"一个道理。

说个扎心事实:去年有200多人领了我的《教培人引流宝典》,最后坚持看完的不到10人。自学最大的坑不是资源不够,而是没人帮你:

  • 盯着数据不知道咋优化
  • 碰到限流不会排查缘由
  • 爆款内容难以复制

拿消息流投放来说,新手和老手的差距能有多大?

  • 小白版:每天烧200块,带来3个咨询
  • 进阶版:同样200块,利用"家长年龄-孩子年级-检索核心词"三级定向,撬动15个精准顾客

这就好比炒菜,给你同样的食材,特级厨师和厨房小白端出来的能是一回事吗?


小编说点掏心窝的

干了8年培育营销,见过太多老师捧着金饭碗要饭。明明教化实力碾压同行,却出于不会包装课程、不懂平台规则,生生被那些"PPT机构"抢了生源。

去年帮一个作文班做改造,就把课程大纲从"记叙文六要素"改成"让孩子写出让老师尖叫的作文",续费率直接从60%飙到92%。有些时候家长买的不是课程,是一个看得见的希望

假若你现在还卡在"发传单→被拒绝→再发传单"的死循环里,真该试试用营销思维重塑招生体系。扫码回复"666"领《教培人避坑指南》,前20名赠送本周三的直播课名额——这次咱们不聊虚的,就教你怎么把试听转化率拉到75%以上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