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基层宣传文章总像工作汇报?

上周去街道办办事,看见宣传栏里贴着篇《XX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纪实》,通篇都是"高度重视""多措并举"——说实话,这玩意连保洁阿姨都不会多看一眼。但你知道吗?隔壁社区写了篇《王大妈用错垃圾袋,竟被孙女当家室作业举报》,阅读量直接破万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基层干部的软文到底该如何写才有人看。


把汇报物质改成故事会

去年有个村支书跟我吐槽,他们精心写的扶贫报导阅读量还没村民拍的抖音高。后来改成《光棍老李娶媳妇,竟靠扶贫工作队牵红线》,三天就上了同城热搜。记住这一个公式:政令=人+事+转折。就像写修路不要写"硬化路面500米",而要写"赵大爷的轮椅终于能自己出村了"。


三个让群众掏手机转发的秘诀

  1. 用方言写标题:某乡镇写防汛通知,原标题没人看,改成《老天爷又要"作妖"咯,这些事体必须晓得》转发量翻5倍
  2. 让数据说人话:把"改造危房37户"写成"37个漏雨屋顶今年能睡安稳觉"
  3. 给普通事加戏:核酸检测通知写成《明天来唠嗑还能领贴纸,错过等一年》

有个社区更绝,把反诈宣传写成《张阿姨差点被骗走棺材本,多亏快递小哥多嘴问了一句》,连派出所都来要模板。


基层软文避雷对照表

踩雷写法 改造方案
"主动开展境况整治" "老刘家的鸡终于不住客厅"
"增强群众满意度" "李大娘今年少跑8趟居委会"
"革新工作方法" "00后村官用抖音劝回辍学生"

某县宣传部的数据显示,改造后的文章平均阅读时长从23秒增强到2分17秒。


自问自答:没文采能写好基层软文吗?

认识个50岁的村妇女主任,初中文化,写的《留守妇女组团直播,把山货卖到北上广》被省台转载。她的秘诀就一条:把开会内容当家长里短写。比如说把"推动妇女就业"写成"姐妹们都来!在家带娃也能挣奶粉钱",把"产业扶贫"写成"教你腌酸菜,腌出辆电动车"。


我现在终于明白,为什么有些基层文章转发量能超过明星八卦。上周看到个拆迁通知写成《住了三代的老房子要搬家,这些老物件记得带上》,评论区都在晒祖传搪瓷盆。说到底,基层宣传不是写物质,而是帮老百姓发朋友圈。与其纠结"政事站位",不如想一想张大伯刷手机时,什么内容能让他停下划拉的手指头。记住,能把红头文件写成村口大爷都爱看的段子,才算是真本事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