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公司总被当成路边摊?
公司形象是面子工程还是生存技能?
你肯定见过这样的怪事:街角那家卫生评级C级的火锅店天天排队,隔壁贴着"A级"的反而冷清。这事儿往深了想,公司形象根本不是牌匾上那几个字,而是开销者用脚投票的信任积分。去年某咨询公司调查显示,68%的潜在顾客愿意为"感觉靠谱"的公司多付15%费用,哪怕说不出具体理由。
第一问:砸钱做logo真有用?
门头装修贵就代表形象好?
某连锁便利店吃过血亏:花80万设计北欧风logo,结局大爷大妈以为改成进口超市不敢进。后来在收银台加装老花镜和血压仪,营业额反涨40%。重点在于:形象建设要伺候好开销者的五脏庙,不是老板的审美趣味。
形象误区 | 正确姿势 |
---|---|
狂砸广告 | 在洗手间放姨妈巾和发圈 |
吹牛融资额 | 公示食材检测报告 |
员工穿制服摆拍 | 快递员主动帮老人拎重物 |
第二问:小公司怎么玩转形象战?
没预算请明星代言咋整?
认识个开社区面包房的小老板,他每月搞"失败品认领日",把烤歪的面包免费送环卫工。这事被拍成短视频传播,带来的口碑效应比投分众传媒还猛。核心抓住了情绪价值三件套:
- 不完美的真实感
- 利他属性的温暖感
- 可延续的仪式感
后来区里评"最美商铺",他家高票当选。评委原话是:"闻着面包香找过来的,还没进门就打了满分。"
第三问:危机来了怎么不塌房?
出事了装死还是滑跪?
某科技公司被曝数据泄露时,CEO做了个反常规操作——开通24小时人工答疑热线,挨个教网民改密钥。没想到投诉顾客里32%后来成了忠实粉丝,这波操作比发道歉声明管用十倍。记住:危机公关的实质是秀肌肉,不是遮伤疤。
独家数据炸弹
某商学院跟踪探究发现:坚持每月发布"犯错报告"的公司,三年后的顾客留存率比同行高2.3倍。就像那家总在官微自嘲bug的App,网民反倒觉得可爱:"至少他们没把我当傻子哄。"
最后说个真事:我家楼下修鞋摊王师傅,器械箱里永远备着雨伞和创可贴。有天暴雨,他撑着伞把崴脚的大妈背回家。现在整条街的住户宁可多走两公里也需要找他修鞋。要我说,公司形象这玩意,往玄了说是品牌价值,说白了就是积德行善。就像王师傅常挂嘴边的那句:"修鞋和修心,总得有个先来后到。"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