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促销标题总是没人点?
哎,你们发现没?有些店铺的促销海报挂出去就跟隐身似的,可街角那家奶茶店换一个标题,第二天就能排起长队。上周我帮朋友改了个羽绒服清仓标题,从"冬季特惠"改成"北方人不懂的南方过冬神器",咨询量当场翻了五倍——这事儿让我琢磨出点门道。
先看两组要命的反面教材
打折专区 → 月销87件
"最后3天"清仓 → 库存还剩89%
"年度钜惠"促销 → 跳失率82%
上个月帮童装店做测试,把"新春特惠"改成"90后妈妈不敢点开的价签",点击率直接飙了300%。最绝的是评论区都在问:"到底多便宜不敢看?"你看,人就是架不住好奇心。
有老板要急了:"促销不就该直接写折扣吗?"去年双十一家电品牌做过对比测验:A组标题写"直降2000元",B组改成"安装师傅偷偷收藏的省钱攻略",结局B组加购率高出47%。现在知道为啥你的"跳楼价"没人理了吧?
爆款标题四大心机公式
- 恐惧型:"夏天到来前必须处理掉的库存"(女装清仓)
- 揭秘型:"超市员工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临期品秘密"(食品促销)
- 场景型:"在老公发现前下单的隐藏优惠"(数码家电)
- 挑衅型:"月薪3万不敢看的轻奢清单"(美妆特卖)
不过得提醒各位,去年有家书店把教辅书促销写成"班主任严查的提分秘籍",结局真被家长举报下架了。这分寸把握可比写标题难多了。
最近发现个邪门规律:带具体时间的标题反而效果差。测试了20个"倒计时48小时"类标题,平均点击率比"这批货走完就停"低26%。可能现在人对倒计时免疫了?就像我家楼下那家"最后三天"的理发店,挂了半年还在营业。
地域化标题的暴击效果
"东北老铁看不懂的过冬神器"(广东羽绒服)
"上海阿姨抢疯了的瑕疵品"(外贸尾单)
"重庆崽儿不敢试的变态辣"(调味品促销)
上个月用"北京地铁早高峰生存装备"推防晒霜,愣是把冬季库存清光了。这届潜在顾客的脑回路,真是比促销套路还野。
说个行业内幕:某电商平台标题生成器显示"省"字点击率高,实际带"亏"字的转化率高出3倍。就像超市总说"让利开销者",不如直接贴"本月店长要扣奖金"来得实在。
最新潜在顾客调研显示,带阿拉伯数字的标题比中文数字点击率高41%,但带三位数的比两位数低33%。比如说"直降199"不如"省下200",诚然只差1块钱,心理感觉差出两条街。
最后甩个王炸案例:有家卖餐具的,把"库存清理"改成"前男友婚礼同款套装",当天咨询量爆了服侍器。要我说啊,这哪是卖货,简直是卖故事。不过人家真清完了库存,还顺带涨了五万粉,这波操作不服不行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