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家火锅底料总被当成调料包?

成都春熙路某火锅店老板张哥快疯了——店里秘制牛油底料明明能打十个海底捞,挂上网三个月只卖出23单,差评全是"这不就是普通豆瓣酱?"。这事儿真不怪开销者眼瞎,要我说啊,现在卖火锅底料得学会给自己加戏。

第一道坎:你的底料没故事就像火锅没开火
来看一个对比就明白差距在哪:
√ 重庆洪崖洞某店铺文案:"每块牛油凝固着嘉陵江船夫的汗滴"
普通文案:"精选牛油辣椒二十余种香料"
√ 西安回民街爆款写法:"吃前必须对暗号'要麻要辣要婆娘'"
直男写法:"麻辣鲜香一包搞定"

重点来了!去年有个云南小店更绝,把菌菇底料包装成"见手青致幻体验套餐",配食用说明写着"出现小人跳舞立即停筷",诚然被平台警告,但销售额暴涨700%。这年头,卖的不是底料是颅内高潮。

第二道关:定价玄学比配方更为重要
记住这三个价钱陷阱:
① 19.9元包邮等于自杀(顾客默认是地沟油)
② 38元是心理稳妥线(得配个"第二件半价")
③ 88元必须拆分卖(底料78+香油10的组合装)

杭州某品牌吃过血亏,原价49的番茄底料死活卖不动,改成"买底料送内蒙古沙瓤番茄"后,客单价直接拉到89元。其实是在包裹里塞了俩西红柿,但复购率翻了3倍。故此啊,潜在顾客买的不是调料是仪式感。

第三道术:让包装自己会说话
教你三个零成本的骚操作:

  1. 在包装袋印"冰箱存放指南"(坐标成都的保存15天,深圳的只能存7天)
  2. 封口处贴"辣度自测表"(三颗辣椒符号配"能吃完算我输")
  3. 附赠"锅底残油固化剂"(实为普通凝固剂,但听起来高科技)

厦门某海鲜底料店更绝,随包附送海边捡的贝壳,仿单写着"吃完把贝壳扔回大海"。诚然95%的人压根没去海边,但这招让商品在抖音白嫖了200万播放量。重点是要给潜在顾客缔造社交货币,让他们有发朋友圈的借口。

最后说个反常识的真相:火锅底料的核心网民根本不是吃货
数据显示78%的购物者是职场社畜,他们需要的是"假装生活很精致"的素材。所以千万别拍什么熬制过程,要拍凌晨加班的电脑旁摆着火锅外卖盒,配文"方案没利用?至少锅底听话"。北京某创业公司靠这招,让平平无奇的清汤底料卖出698元的公司定制装,其实里头就多塞了张手写加油卡。

突然想到个案例:有个妹子把重庆底料重新分装成"前任辣度""现任辣度""暧昧期辣度",不一样辣度对应不一样微信话术模板。诚然被同行骂low,但三个月流水破百万。这时代啊,会编故事比会炒料重要多了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