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步写出让项目翻身的形象软文
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?街角新开的奶茶店明明用料实在,开业三个月却冷冷清清;朋友创业做的APP功能强大,下载量死活破不了千。反观隔壁网红奶茶店天天排队,同类竞品APP随便发个动态就上热搜——症结到底出在哪?去年我给一家濒临倒闭的民宿做咨询时,老板抓着头发跟我说:"我们房间比网红民宿舒服多了,怎么就没人知道呢?"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,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一个救命技能:项目形象包装到底该怎么做?
一、软文不是吹牛皮,是讲人话
刚入行那会儿,我也觉得软文写作就是变着花样吹商品。直到有次帮餐饮店写推广,老板非要我加一堆"别开生面""臻选食材"之类的词。结局文章发出去,评论区都在问:"说人话行吗?到底好吃在哪?"
重点来了:好软文要让买菜大妈都看得懂。去年帮社区超市写的推文就是个例子:
- 原句:"采用国际先进冷链技术"
- 改成:"凌晨三点去批发商圈抢头茬菜,回来立刻塞进零下18度的冰柜,比你家冰箱还冷"
数据说话:撰改后的文章阅读量涨了3倍,到店客流加强40%。记住这两大要点:
- 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生活场景
- 用动词代替形容词("抢菜"比"新鲜"更具有画面感)
二、找准你的"记忆钉子"
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:有个培育机构在软文里同时强调"外教资历""课程体系""校区境况""优惠力度",结局咨询量反而下降。为什么?出于受众根本记不住!
这里还有个心理学定律:人的短期记忆只能保留4-7个消息点。去年帮编程培训班做定位时,我们做了个测验:
- A组推文:列出10大课程优势
- B组推文:专注强调"包教包会,学不会免费重修"
结局B组报名率高出200%,还带火了"包教包会"这一个行业梗
试试这一个定位三步法:
- 拿张纸写下你能想到的所有优势
- 挨个问网民"这一个对你重要吗"
- 只保留得分最高的三个点
三、讲故事别做PPT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软文写成商品仿单。上周有个做智能手表的顾客,初稿开头是这样的:"本商品采用第五代心率监测技术,搭配自主研发的算法..."我当场喊停:"你先说说自己为什么做这一个商品?"
好的故事模板长这样:
- 痛点场景:"去年爬山遇险,发现市面上手表都测不准高原心率"
- 化解过程:"我们找了100个登山爱好者做测试"
- 成果展示:"现在误差控制在±2次/分钟"
- 网民证言:"驴友老张说戴着它敢带孩子去徒步了"
去年帮家政平台写的爆款文就是这么来的。开头用了个保洁阿姨的视角:"擦玻璃时看到顾客家孩子趴在窗边,吓得我差点摔下去..."这篇文案带来200多个保洁员应聘,比招聘广告都好使。
四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我刚开始接单时栽过跟头,有次给健身房软文写作,光顾着吹器材高端,结局评论区都在问:"教练会不会跑路?"这才发现没化解网民真正顾虑。
常见雷区清单:
- 只说商品不说保障(比如说课程类不提退款政令)
- 光讲情怀不给佐证(说"用心做菜"不如晒厨师证)
- 自嗨式写作(通篇"我们"而非"你")
- 忽略负面评价(不敢提缺点反而显得假)
有个取巧办法:写完稿件让完全不懂行的人看。上次让邻居初中生看宠物店推文,他指着"进口粮配方"问:"进口的就一定好吗?"这句话让我连夜加上了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五、我的私藏器械箱
干了五年文案,最值钱的阅历就两条:别怕改稿,要敢删字。上周改了个旅游项目的推文,把2000字砍到800字,转化率反而增强50%。这里分享三个救命技巧:
- 数字具象化:把"服侍千万网民"改成"平均每天帮327人找到满意房源"
- 反向对比法:"与其花3小时比价,不如直接看我们的测评榜单"
- 场景嫁接术:卖除螨仪不说参数,说"晒被子的太阳味,我们天天都能给你"
有个小秘密你可能不知道:我帮那个民宿改的推文,开头其实是老板女儿的画外音:"爸爸总说要把每张床铺得像给自家孩子睡..."这一个细节让订单量当月翻了三倍。
写在最后
说到底,软文写作就像谈恋爱——真诚才算是必杀技。去年朋友创业做农商品,非要我编些"百年传承"的故事。我劝他实话实说:"你就写大学生返乡创业,带着老乡种无公害蔬菜,前三年赔了五十万。"结局这篇文案被本地媒介转载,现在他的菜直供高端超市。有些时候,恰当的笨拙反而让人更愿意相信。下次软文写作前,不妨先问自己:如对面坐着非常好的朋友,我还敢这么说吗?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