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文化宣传朋友圈软文到底怎么写才有效?

【文章开始】

公司文化宣传朋友圈软文到底怎么写才有效?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刷朋友圈,看到同行或者朋友的公司又在发团建照片、获奖喜讯,配上一段挺官方的话。你手指一划就过去了,心里可能还会嘀咕:这发的啥呀,感觉跟我没啥关系,甚至有点…假?对,问题就出在这儿。很多公司想把文化宣传出去,但发出来的东西,连自己员工都可能不想转发。那到底怎么才能写出一篇让人看了不反感、甚至还想点个赞或者评论一句“你们公司还招人吗?”的朋友圈软文呢?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。


一、先别急着写,想清楚:朋友圈软文是给谁看的?

这是个核心问题。你可能觉得,这还用问?当然是给客户、合作伙伴、潜在人才看的啊。但等等,咱们得再往深里想一层。

  • 首要目标,其实是“自己人”:你的员工和他们的朋友圈。一篇好的文化宣传软文,首先得让员工自己觉得“有面儿”、“说得对”、“我想转”。如果员工都不认可、不愿意转发,那这篇软文基本就失败了。因为员工才是公司文化最真实的载体和放大器。
  • 其次,才是“外面的人”:包括你提到的客户、伙伴、人才。他们通过你的员工或者官方号看到这篇软文,会形成一个对公司的“印象”。这个印象不是靠吹牛建立的,而是通过一些真实的、有温度的细节。

所以,写的时候,心态要转变。别端着,别用给领导汇报的语气,要用跟朋友唠嗑、分享身边趣事的口吻。 比如,与其写“我司隆重举行季度表彰大会”,不如写“今天被同事们卷到了!看看这些大神们又拿了啥奖……”


二、公司文化虚无缥缈?怎么把它变成看得见的故事?

一说公司文化,很多人就头疼:不就是“诚信、创新、团结”那几个词吗?怎么写得生动啊?这里有个关键: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而是每天发生在办公室里的小事。

自问:我们公司最近有什么具体的事能体现文化?

自答: 这事儿可多了去了!你得学会“小题大做”。比如:

  • 案例1:一次普通的项目复盘会。 别只写“项目成功收官”。可以写写会上有人大胆指出了项目初期的一个决策失误,但团队没有互相甩锅,而是一起分析原因,老板还表扬了这种敢说真话的行为。这背后体现的,不就是坦诚沟通心理安全的文化吗?
  • 案例2:公司茶水间的零食架。 这就能写出花来。可以写行政部的同事根据大家匿名投票更新了零食种类,还贴了小纸条提醒大家注意健康。这一个小细节,体现的是公司对员工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人性化管理

所以,核心方法是:由一个具体的、新鲜的小事或场景切入,然后自然地带出它背后反映的文化理念。 把抽象的文化,装进一个具体的故事盒子里。


三、朋友圈软文的“黄金结构”:怎么布局不招人烦?

虽然说是软文,但也不能太“散装”。有个清晰的结构,读起来会舒服很多。我总结了一个不一定百分百准确,但大概率好用的“流水账”结构:

  1. 【开头】钩子:用一张图或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场。
    • 比如放一张大家笑得很开心的合影,配文:“猜猜我们刚才干了啥?” 或者直接提问:“在你的公司,什么样的瞬间会让你觉得‘待对了地方’?”
  2. 【中间】故事:讲述前面提到的那个具体事例。
    • 这是文章的血肉。重点描述过程、细节和人物的反应。谁说了什么话?当时气氛怎么样?多用白描,少用形容词。
  3. 【升华】点题:自然地引出文化价值观。
    • 在故事讲完后,用一两句话点明:“其实,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XX文化在日常中的样子。” 把故事和文化理念连接起来。
  4. 【结尾】互动:抛出一个开放式问题,邀请互动。
    • 这是朋友圈文的关键!比如:“你们公司有哪些让你暖心的瞬间?评论区晒一下!” 或者“这样的团队,你心动了吗?(手动狗头)”。互动能极大地增加帖子的曝光和亲和力。

四、必须避开的“雷区”:这些错误千万别犯!

光知道怎么写好还不够,还得知道哪些坑不能踩。不然辛辛苦苦写的,可能直接变“负面教材”。

  • ? 过度吹嘘,虚假繁荣。 把一分成绩吹成十分,照片精修到失真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反而会损害公司信誉。真诚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  • ? 领导视角,全员工具人。 通篇都是“董事长指出”、“总经理强调”,照片里只有领导讲话。这会让员工觉得和自己无关,甚至反感。要多展现普通员工的风采。
  • ? 生硬植入广告。 文化宣传就是文化宣传,尽量不要在文末硬生生加个“招聘链接”或者“产品介绍”,除非它和故事结合得非常自然。不然目的性太强,就“软”不起来了。
  • ? 长篇大论,没有重点。 朋友圈是碎片化阅读,没人有耐心看论文。控制在300-500字为宜,多分段,多换行。 配上3-6张高质量图片或一个短视频,效果更佳。

五、一个进阶思考:宣传文化,最终是为了什么?

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,但值得想想。我们花这么大力气去琢磨一篇朋友圈软文,难道就为了几个点赞和评论吗?

当然不是。或许,这暗示了一种更长期的品牌投资。好的文化宣传,像是在不断地给你的公司品牌账户里存钱。

它存的是:
* 信任度:让外界觉得这是一家靠谱、值得合作的公司。
* 好感度:让人才心生向往,降低招聘成本。
* 凝聚力:让内部员工不断确认和强化对公司的认同感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我也得承认,这种长期效果的具体衡量机制,其实挺难量化的,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。但你看那些大家公认的好公司,他们的文化口碑,不就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传播积累起来的吗?

所以,下次再要发公司文化宣传的朋友圈时,别把它当成一个任务。试着把它看作一次机会,一次向内外展示你们公司独特气质和温度的机会。从一件真实的小事出发,用朋友聊天的语气,真诚地分享出去。也许,惊喜就在下一个点赞和评论里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