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助力抗疫软文案例深度剖析
【文章开始】
企业助力抗疫软文案例深度剖析
你有没有想过,在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日子,除了医护人员在冲锋陷阵,我们身边的企业们,到底在忙些什么?他们难道只是关门歇业,或者单纯捐款了事吗?其实不然,很多企业的“抗疫”行动,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支援,而记录这些行动的“软文”,就成了连接企业和公众的重要桥梁。今天,我们就来掰开揉碎地聊聊,这些企业助力抗疫的软文案例,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它们的好与坏,又在哪里。
软文不只是广告,更是责任感的体现
一提到“软文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“软广告”,带着点商业目的。但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,企业发布的抗疫软文,味道就有点不一样了。它的核心目的,或许不再是直接卖货,而是展现企业的社会担当,和员工、客户、乃至全社会共渡时艰的决心。
那么,企业为啥要费这个劲呢?直接捐钱不更省事吗?
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点:品牌温度的传递。捐钱是一个数字,冷冰冰的。但一篇好的软文,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、真实的故事,让公众感受到这家企业是“有血有肉”的。比如,一家本地餐饮企业,不写自己捐了多少钱,而是写自己如何想方设法为附近的隔离点医护人员免费送餐,员工们如何克服困难参与其中。这种故事,比单纯的捐款数字,更能打动人心,也更能建立长久的品牌好感度。这或许暗示,在危机中,情感共鸣比商业曝光更重要。
好的抗疫软文,到底长什么样?
说了这么多,一篇能打动人、不让人反感的抗疫软文,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?咱们不看理论,就看实际案例里闪光的地方。
- 真实性是第一生命线。 千万别夸大其词,甚至编造故事。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尤其是在敏感时期。做了什么,就写什么,用事实说话。比如,“我们调动了XX辆物流车运送物资”就比“我们倾尽全力保障运输”要具体可信得多。
- 切入点要小,情感要真。 别一上来就喊“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”这种大口号。可以聚焦在一个具体的员工身上,一个具体的帮扶案例上。讲述一个司机师傅冒着风险连续运送防疫物资的故事,可能比罗列公司的一堆举措更有力量。重点是把“人”放在核心位置。
- 价值导向清晰。 软文的核心是传递“我们在一起”的支撑感,而不是“快来看我多优秀”的炫耀感。要突出的是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解决实际问题,为社会分担压力。
- 避免过度营销。 这是最忌讳的一点!在描述善举的同时,生硬地插入产品信息和促销链接,会立刻让所有善意变味。帮助就是帮助,公益的纯粹性需要维护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“度”其实挺难把握的,具体怎么才能既体现企业价值又不让人反感,可能每家企业的理解和操作都会有所不同。
来看几个活生生的例子(有亮点也有槽点)
光说不练假把式,我们找几个案例看看,虽然具体的数据我记不太清了,但案例的典型性值得一说。
案例一:科技公司的“云办公”支援
某家互联网巨头,在疫情期间迅速开放了其旗下的协同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,免费提供给所有企业使用。他们的软文没有刻意煽情,而是朴实记录了产品团队如何连夜加班,扩容服务器,确保系统稳定,以及如何帮助一所学校快速搭建起线上课堂。亮点在于: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时社会“停课不停学、停工不停产”的痛点,并用自己最核心的技术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。这不仅是捐赠,更是“授人以渔”。
案例二:物流企业的“生命线”
一家全国性物流企业,发布了一系列关于“逆行”司机和快递员的报道。文章讲述了他们如何穿越封锁区,将医疗物资送达最需要的地方;如何克服住宿、吃饭的难题,坚守岗位保障民生包裹的送达。这里的亮点是: 将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,升华为了抗疫壮举,赋予了普通劳动者英雄般的色彩,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员工士气和外部品牌形象。
案例三:(一个不太成功的尝试)
记得有一家消费品公司,宣传自己捐赠了产品。但软文通篇都在强调产品的某个健康功效,甚至暗示对防疫有辅助作用,这就很容易引发争议,让人感觉是在蹭热点营销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动机不纯的软文,很容易“翻车”。
写这类软文,最容易掉进哪些坑?
理想很丰满,现实可能骨感。企业在策划抗疫软文时,一不小心就会踩雷。
- 坑一:盲目跟风,缺乏诚意。 看到别人都发,自己也硬要发一篇,但企业实际并没做什么实质性的贡献,内容空洞无物,只能堆砌华丽辞藻。这种软文,发了不如不发。
- 坑二:时机把握不当。 在全民悲恸或情绪低谷时,发布过于“积极”甚至带有庆祝意味的软文,会显得非常不合时宜,容易引发公众反感。
- 坑三:重形式轻内容。 把大量预算花在请网红、做华丽的视频上,但内容本身却经不起推敲。真诚的叙述,有时候比酷炫的形式更重要。
- 坑四:内部视角过重。 通篇都是“我们公司决定”、“我们领导重视”,而忽略了真正的主角——受助者、一线员工和社会大众。要知道,读者更关心的是“这对我/社会有什么意义”。
关于如何精准地预判公众情绪这个点,其实是个大学问,涉及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,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水挺深的,需要非常专业的判断。
总结:抗疫软文的本质是什么?
绕了这么大一圈,我们或许可以回过头来想,企业花费心力去做抗疫软文,最深层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它绝不仅仅是一次公关行为。
我认为,它更像是一次品牌的压力测试和价值观的公开表达。在极端环境下,企业如何选择,如何行动,又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,恰恰最能暴露其真实的品格和文化。一篇优秀的抗疫软文,是企业在特殊时期与社会的一次真诚对话,它所带来的信任感和认同感,可能会远远超过平时投入巨资打造的广告 campaign。
所以,下次如果再看到企业的抗疫故事,不妨用我们今天聊的这些角度去品一品,看看它到底是在真诚地记录,还是别有用心地表演。毕竟,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,但好的语言,能让有力的行动被更多人看见和铭记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