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活动预热软文到底该怎么写才吸引人?
【文章开始】
微信活动预热软文到底该怎么写才吸引人?
你是不是也经常刷到那种……怎么说呢,一看就是硬广的推送?点都不想点就直接划走了。对啊,用户现在都精得很,没人想读生硬的广告。那如果你的公司马上要搞个大型活动,需要在微信上预热,怎么才能写出让人忍不住想点开、甚至想分享的软文呢?哎,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,但琢磨透了就特别有意思。
为什么你的活动预热文总没人看?
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:用户凭什么要点开你的文章?
不是因为你的活动多重要,而是——“这关我什么事?”
你得先解决这个问题,别人才会往下看。
所以预热软文的核心,根本不是介绍活动,而是先勾起兴趣、制造期待感。比如说,你可以在开头抛出一个大家正烦恼的问题,或者用一个很有共鸣的场景带入,让别人觉得:“诶,这说的不就是我吗?”
举个例子啊,假如你们是做亲子教育活动的,别一上来就说“我们周六有讲座”,可以改成:
“孩子写作业拖拉到晚上十点?你是不是也快没招了……”
——你看,是不是更想点进去了?
好的预热软文结构长什么样?
你别想着把所有信息一口气全塞给读者。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最好循序渐进:
- 开头:用问题/故事/痛点吸引点击(比如:“上次抽奖居然忘了参加?这次别再错过了!”);
- 中间:逐步透露活动亮点,但先别全说,保持神秘感;
- 关键信息突出显示:比如限时、限量、免费参与这种词,加粗强调!
- 结尾:明确引导行动,比如“点击预约”、“转发提醒自己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结构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有时候太规矩反而显得假,稍微带点随意感,读起来反而更亲切。
自问自答:大家最常遇到的几个问题
要不要提前透露所有嘉宾和奖品?
不完全透露!
全说了就没惊喜了。但你可以用“神秘嘉宾”、“超大惊喜”、“隐藏环节”这种词来吊胃口。比如:“这次我们请到一位神秘大咖,TA曾经……” 留点悬念,别一次性全部摊牌。
什么时候发文最好?
一般建议活动前3-7天发第一波,太早容易被忘记,太晚又来不及发酵。
当然这还得看你的活动类型,如果是高频的线上分享,提前两三天也行;如果是线下大型活动,甚至可能需要提前几周就开始铺垫。
怎么让人愿意转发?
转发是一种社交行为,所以内容必须让用户觉得“转出去有面子”。比如:
- 提供实用价值:比如内含干货/资源;
- 制造情感共鸣:好玩、有趣、让人感动;
- 设计利益激励:转发送礼、抽奖等等。
案例:一次成功的预热是怎么做的?
我们之前帮一个读书会做过线上共读活动,预热阶段并没有直接说“来参加读书会”,而是发了一篇叫《每天睡前刷手机1小时?不如试试这件小事》的文章。
内容从熬夜刷手机带来的焦虑感讲起,再引出“共读”作为一种替代方案,文内埋了报名入口。结果点击率比平常高了3倍,转化也特别高——就是因为击中了读者的痛点,并给了他们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案。
小心误区:这些东西最好别碰
- 别写得像通知,没人爱读通知;
- 避免长篇大论,尽量多分段、多留白、加强重点;
- 别自嗨,多想想用户想看什么,而不是你想说什么;
- 尽量不要用太专业难懂的词,口语化表达反而更易传播。
最后几点提醒,帮你少走弯路
写预热软文其实是一个测试过程,不可能篇篇爆款。有时候你觉得写得特好,但数据一般;有时候随意一发,反而反响热烈。这可能和推送时间、标题措辞甚至当天热点都有关系,具体什么原因……哎,还真不好说,得多试多调整。
所以建议嘛:别怕试错,保持推送节奏,慢慢你就找到感觉了。
写到这里,差不多该收尾了。如果你正在准备活动预热,希望这些零零散散的经验能给你一点启发。记住啊:真诚一点、直接一点,站在用户角度去想要怎么表达——往往比华丽辞藻有用得多。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