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利品牌活动来袭,究竟有什么不一样?

【文章开始】

伊利品牌活动来袭,究竟有什么不一样?

你有没有这种感觉?每天被各种品牌广告轰炸,但真正能让你记住、甚至想参与的活动,好像……并不多?是啊,我也经常在想,为什么有些活动就那么吸引人,有些就,呃,看过就忘了?伊利最近搞的一系列活动,倒是让我有点改观——它们好像真的不太一样。


伊利到底在做什么?不只是喝牛奶那么简单

先别急着说“不就是卖牛奶的嘛”。嗯,虽然伊利的核心确实是乳制品,但你看它这几年做的活动,早就跳出“喝奶补钙”的老套路了。比如他们搞的“未来牛奶计划”,居然拉上了一堆科技公司、营养学家,甚至还有环保组织一起玩。这就不只是推销产品了,更像是在构建一个生态,一种生活方式。

重点来了:伊利这几年特别注重两件事——用户体验社会价值。他们不只是想让你买,更想让你认同、甚至参与进来。


为什么伊利的活动能让人记住?

好,问题来了:品牌活动那么多,凭什么伊利的就能让人有点印象?我琢磨了一下,大概有这几个原因:

  • 互动感强:不是单方面告诉你“我的产品好”,而是设计很多让用户能参与进来的环节,比如线上打卡、亲子牧场体验、营养挑战赛等等——让你觉得好玩,而不只是被推销
  • 故事讲得真诚:伊利很多活动会结合真实用户故事,比如妈妈给孩子选奶的焦虑、年轻人健康生活的转变……这种真实感,比硬广打动人心多了。
  • 长期坚持,不是蹭热度:你会发现伊利很多活动是连续性的,比如“一杯奶的力量”公益项目已经做了好多年。这种持续投入,让人感受到品牌不是玩虚的。

但……他们是怎么做到覆盖这么多人群的?

哎,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。伊利的产品线从婴儿奶粉到成人功能奶、再到冰淇淋,跨度极大。所以他们的活动也得针对不同人群设计——比如针对宝妈,推科学育儿讲座;针对年轻人,搞健康潮流派对;针对中老年,又有营养知识科普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方式最有效,可能还得看数据反馈。毕竟人群喜好变得太快了,有时候品牌自己也在摸索中。


举个例子:那次“牧场开放日”为什么火了?

我记得去年伊利搞过一次线下牧场开放日活动,让用户亲自去看奶牛、体验挤奶、甚至DIY酸奶。当时网上传了很多照片,话题度挺高。

它成功的原因大概有几个
- 体验独特:城市里的人很少有机会接触牧场,好奇心被拉满了;
- 适合家庭参与:爸妈带孩子去,又教育又玩乐,一举多得;
- 真实透明:公开生产环节,让人对品牌安全感提升。

这种活动虽然不是大规模铺开,但口碑传播效果特别好。你看,有时候线下沉浸式体验比线上砸广告更有记忆点


伊利活动的“隐藏线索”:健康+环保

如果你仔细看伊利这几年的宣传主线,会发现他们反复在提两件事:一是营养健康,二是绿色环保。比如用可回收包装、推低碳产品线、减少水资源消耗等等。

这或许暗示,伊利不仅仅是在卖产品,更是在输出一种价值观——负责任地消费,健康地生活。这种长期价值观的传递,比短期促销更能积累品牌好感。


所以……参加伊利活动到底能获得什么?

好吧,说点实在的。如果你去参与伊利的活动,除了可能拿到一些试用品或优惠之外,更重要的是——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,比如怎么选奶、怎么搭配营养;感受到一种社区归属感,遇到同类人群;甚至还能间接参与公益,比如伊利很多活动会搭配捐赠计划。

当然啦,也不是说每个活动都完美,但整体来看,他们的策划确实在往“有价值”的方向走。


最后说两句我的感受吧

其实写到这里,我突然觉得——伊利之所以能持续做出有影响力的活动,是因为他们没把用户当“消费者”,而是当“参与者”。这种心态上的转变,让活动有了完全不同的质感。

当然,品牌活动这东西永远有优化空间,伊利的某些尝试也可能效果不一。但至少,他们在努力让营销变得更有温度、更有意义。这或许值得很多品牌思考一下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