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众号团队软文:你不知道的幕后与价值

【文章开始】

公众号团队软文:你不知道的幕后与价值

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朋友圈刷到那种标题特别吸引人、点进去发现是在推荐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文章?看着挺有意思,文笔也不错,但看到最后,心里总会咯噔一下:哦,原来是广告啊。没错,这就是公众号团队软文,一种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,但可能并不完全了解的内容形式。今天,咱们就抛开那些高大上的术语,像聊天一样,把它掰开揉碎了讲讲。


软文到底是什么?它和硬广有啥区别?

先来解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。很多人觉得,软文不就是把广告写得不那么像广告嘛。对,但也不全对。

你可以这样理解:
* 硬广:像在街上有人直接塞给你一张传单,上面写着“新品打折,快来买!”目的非常直接,就是让你知道有这个产品,并且产生购买冲动。它的核心是“直接展示”
* 软文:更像是一个你信任的朋友,跟你聊着最近遇到的烦恼,比如皮肤干燥啊、工作效率低啊,然后“不经意”地提到,“哎,我最近用了某某东西,感觉还挺不错的,你可以试试看。”它先提供价值(解决你的烦恼、给你讲个故事),再把广告信息巧妙地编织进去。它的核心是“价值先行,广告软性植入”

所以,软文追求的是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。它不希望你看完就立刻关掉页面,而是希望你能读下去,有所收获,甚至产生共鸣,从而对文中提到的品牌或产品建立起好感和信任。


一篇成功的团队软文是怎么炼成的?

你以为写软文就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噼里啪啦打字的活儿?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背后往往是一个小团队在协作。这个过程,其实有点像拍个小电影。

第一步:选题与策划——定好调子

团队会先开会“脑暴”,确定这篇文章要解决用户的什么痛点,或者讲一个什么故事。比如,一个做办公椅的品牌,它的软文可能不会一上来就说“我的椅子真好”,而是策划一个话题叫“久坐上班族的腰,到底还能不能救”。你看,这就抓住了目标人群的普遍痛点。这个阶段,确定“用户视角”至关重要,绝对不能自嗨。

第二步:内容创作——把想法变成文字

这是最核心的环节。写手需要把策划好的点子,用生动、有共鸣的文字表达出来。这里面的技巧就多了:
* 标题要抓人:这是点击率的关键。比如上面那个例子,标题可能是《救了老命的,居然是这把椅子?》。
* 开头要引人入胜:可能从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或者一个扎心的提问开始。
* 逻辑要清晰:提出问题 -> 分析问题 -> 引出解决方案(产品登场) -> 论证产品的有效性 -> 引导行动。这个流程要顺畅。
* 人设要真实:文章的口吻就像一个真实的人,会说“人话”,有情绪,甚至会暴露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,这样才亲切。

第三步:排版与视觉优化——颜值即正义

再好的内容,如果密密麻麻挤在一起,也没人看得下去。排版团队会负责:
* 分段、加小标题,让文章结构一目了然。
* 插入合适的图片、动图,甚至是自己拍摄的短视频,让阅读体验更轻松
* 对重点句子进行加粗处理,就像我现在这样,让你一眼抓住核心。

第四步:推广与数据分析——酒香也怕巷子深

文章发布后,工作还没完。团队会把它推送到不同的渠道,比如公众号本身、社群、朋友圈等等。然后,他们会紧紧盯着后台数据:阅读量、点赞数、在看数、留言互动……这些数据或许暗示了这篇文章到底成不成功,哪些地方可以优化,为下一次创作提供参考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过程听起来有条不紊,但实际上团队内部经常会有争论和修改,很少有一次就完美通过的情况。


我们为什么要看软文?它对读者有啥价值?

你可能会说,绕这么大圈子,不还是为了卖东西吗?我看它干嘛?嗯,这个问题问得好。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,你会发现,一篇高质量的软文,对读者来说其实是有价值的。

  • 获取新知和解决方案:很多软文会深入浅出地讲解某个领域的知识。比如一篇推荐空气净化器的软文,可能会详细科普PM2.5的危害、不同滤网技术的原理。你即使不买产品,也学到了知识。
  • 发现潜在的好产品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其实很需要靠谱的“筛选器”。一篇用心制作的软文,相当于帮你做了前期调研和试用,为你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项。当然,最终买不买,决策权还在你自己手里。
  • 获得情绪共鸣:好的软文像一篇小品文,能说出你的心声,让你觉得“对对对,我就是这样!”。这种共鸣感本身,就是一种情绪价值。

所以,看软文不一定就是被“忽悠”,关键在于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看,以及我们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。具体怎么有效辨别一篇软文的质量高低,这个我觉得还得结合更多案例来看,里面门道不少。


如何看待软文这种形式?

软文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内容商业化的一种产物。它本身是个中性工具,没有绝对的好与坏。

  • 好的一面是,它让广告变得更好看了,更有人情味了。它促使品牌方必须拿出真材实料,或者讲出打动人心的故事,才能吸引用户,这客观上提升了广告内容的品质
  • 需要警惕的一面是,有些软文会夸大其词,甚至捏造事实,混淆了信息和广告的边界。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读者,要保持一份清醒和批判性思维,不要全盘接受。

说白了,商业是支撑内容创作的重要一环。团队花时间花精力做内容,通过软文获得收入,从而能持续产出更多免费内容给我们看,这本身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循环。关键在于“度”的把握,以及真诚与否。


结语

聊了这么多,下次你再在公众号里遇到那种让你津津有味读到最后,才发现是广告的文章时,或许可以会心一笑。你知道了背后有一个团队在琢磨你的心思,努力把商业信息包装得更有价值。你看待它的角度,可能也会从单纯的“这是广告”,变成“嗯,这个故事讲得不错”或者“这个知识点对我有用”。

公众号团队软文,它就是当下内容生态里的一个鲜明注脚。理解它,能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里游得更从容一点。毕竟,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,总不是坏事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