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软文推广晚了,是不是就没救了?
【文章开始】
做软文推广晚了,是不是就没救了?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就是看到竞争对手的软文铺天盖地,效果特别好,然后一拍大腿——哎呀,我是不是入场太晚了?现在再做还来得及吗?感觉市场都饱和了,钱是不是会打水漂?
这种焦虑,我太懂了。就好像赶集,别人天没亮就去了,摊位都摆满了,你中午才到,感觉好位置都没了,只能捡剩的。但……事情真的就是这样非黑即白吗?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“做软文推广晚了”这个事儿。
一、先别急着下结论:“晚”可能是个伪命题
当我们说“晚了”的时候,我们到底在怕什么?其实怕的不是时间本身,而是怕竞争太激烈,怕用户看腻了,怕投入产出比不高。
但这里有个思维误区,我们把市场想象成了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,先到的人切走一大块,后来的人只能分点碎屑。可现实是,市场更像是一片可以不断开垦的土地。用户的注意力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。
- 需求在变: 去年流行的产品,今年可能有了新的痛点。比如,以前推广洗碗机,可能主打“解放双手”;现在呢,或许可以主打“除菌消毒”或“节能省水”。你抓住了新需求,就等于开辟了新战场。
- 用户在变: 总有一批新用户成长起来,他们没看过你竞争对手早期的那些软文。对他们来说,你的内容就是“新”的。
- 平台在变: 小红书、抖音、B站……新的内容平台和形式不断涌现。在旧平台上你可能是后来者,但在新平台上,大家可能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
所以,“晚了”更多是一种心态,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事实。 关键在于,你能不能找到那个还没被充分满足的角落。
二、后来者的巨大优势:可以“抄近道”
没错,晚了有晚了的难处,但你想过没有,晚了也有晚了的好处啊!先发者可是摸着石头过河,踩了无数的坑,花了不少冤枉钱。
而作为后来者,你最大的优势就是:前面有现成的案例让你分析和学习。
你可以清晰地看到:
* 哪些类型的软文点击率高、转化好?(直接借鉴其结构和切入点)
* 哪些渠道的投放效果最精准?(省去了大量测试渠道的成本)
* 用户通常在评论区问什么?抱怨什么?(这简直就是免费的用户需求调研宝库!)
* 对手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?(这就是你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点)
举个例子,假设你是做一款新式酸奶的。你可以先去研究一下市面上那些知名酸奶品牌的软文。你会发现,他们可能都在强调“0添加”或“口感醇厚”。但用户评论里可能有人问:“有没有对乳糖不耐受更友好的?”或者“糖分能不能再低点?”你看,你的机会不就来了吗?你可以直接针对这些“未被满足的需求”来创作软文,这就叫精准打击。
所以,后来者不是在重复造轮子,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,造一个更好、更适应现在路况的轮子。
三、如果觉得“晚”,你该怎么办?
好,道理都懂了,那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“晚”的劣势变成优势呢?别急,咱们来点实际的。
1. 别再做“大而全”的软文了
早期市场,你写一篇“XX产品十大优点”可能还行。但现在用户都精了,这种泛泛而谈的内容根本没人看。你必须聚焦到一个极其细分的点上。
* 错误示范: 《一款好用的智能手表》
* 正确示范: 《专为夜跑女孩设计的智能手表,这三点太贴心了》 或者 《有了这块表,我终于能坚持每天睡够7小时了》
看见区别了吗?越具体,越能打动特定人群。
2. 内容深度要“卷”过别人
别人可能只是简单介绍功能,你就要做得更深。比如,别人说“面料舒适”,你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这种面料舒适,用了什么科技,和普通面料对比有什么不同,甚至附上实测数据。用深度建立专业感和信任感。当然,具体哪种深度内容最能打动你的目标用户,这个可能需要一点点测试和摸索。
3. 形式上来点新花样
大家都在发图文?那你试试发个短视频vlog,记录你使用产品的真实体验。或者做个直播,现场解答用户问题。形式的创新,能让你在千篇一律的软文中瞬间跳出来。
4. 找对人,说对话
别漫无目的地撒网。精准分析你的目标用户到底聚集在哪里?是他们天天刷的抖音,还是他们当成百科全书的知乎,或者是种草圣地小红书?在鱼多的地方钓鱼,成功率自然更高。
四、一个真实的案例:后来者如何逆袭
我有个朋友,去年才做一款国产小众香薰。当时市面上国际大牌和网红品牌已经很多了,怎么看都是“红海”,晚了不止一步。
他是怎么做的呢?
1. 他先花了两周时间,啥也没干,就是看。 看所有竞争对手的软文、用户评价。
2. 发现一个空白点: 几乎所有香薰都在讲“助眠”、“放松”,但没人讲“记忆唤醒”。就是那种某种味道,能让你瞬间想起某个场景的感觉。
3. 于是他所有的软文都围绕“气味记忆”来写。 比如,《外婆家的桂花香,在这款香薰里找到了》、《闻到这个味道,仿佛回到了大学图书馆的下午》。
4. 他选择了小红书作为主阵地, 因为那里的用户更吃“故事”和“情怀”这一套。
结果呢?虽然起步晚,但因为切入点独特、内容有共鸣,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用户,成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这个案例或许暗示,找准一个独特的细分赛道,比盲目追求“早”更重要。
五、所以,到底晚不晚?
绕了一圈,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:做软文推广晚了,是不是就没救了?
我的答案是:对于只想模仿、不想动脑筋的人来说,确实是晚了,机会不多了。但对于愿意用心研究、寻找差异化突破口的人来说,永远都不晚。
市场从来不会关门,它只是换了一种游戏规则。从“拼谁先到”,变成了“拼谁更懂用户、谁更有创意、谁更坚持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担心“晚了”而产生的焦虑,本身才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。有那个焦虑的功夫,不如现在就开始去研究你的对手,去了解你的用户。
最坏的结果,不是入场晚,而是你一直在岸上观望,从未跳下水开始游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