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新闻事件怎么写软文:从蹭热点到深度创作
【文章开始】
借新闻事件怎么写软文:从蹭热点到深度创作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一个大新闻出来,朋友圈、微信群全在刷屏,你心里痒痒的,也想写点什么,把自己的产品或者观点带进去。但一动笔就懵了——这热点,到底该怎么蹭才不让人反感,甚至还能让人给你点赞?直接复制新闻吧,没意思;硬邦邦地打广告吧,招人嫌。哎,这个问题,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一、先搞明白,为啥非要“借”新闻事件?
说白了,新闻事件本身自带流量和关注度。大家已经在讨论这件事了,你顺着这个势能进去,就像顺水推舟,比你从零开始造一个话题要省力得多。
但这里有个关键,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蹭,也绝不是简单地把品牌名塞进文章里就行。你得想想,你的产品和这个新闻,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丁点的内在联系?没有联系硬要扯上关系,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,会觉得特别“尬”。
- 流量巨大:大家都在搜、都在看,这是现成的注意力金矿。
- 信任度转移:新闻本身有公信力,处理得好,这份信任能微妙地传递到你的内容上。
- 话题性强:新闻本身就有争议性或讨论点,你很容易就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互动。
不过话说回来,风险也在这里。如果新闻是负面的,或者你解读的角度不对,很容易翻车。所以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二、具体怎么“借”?一步步拆开看
好,现在我们假设找到了一个又安全、又跟自身有点关联的热点。接下来该干嘛?
第一步:别急着写,先吃透新闻本身。
很多人容易犯的错是,只看个标题就开写。结果新闻细节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写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,直接信誉扫地。你必须把事件的来龙去脉、各方观点都搞清楚,至少要比普通读者懂得多一点点。
第二步:寻找那个“连接点”。
这是最核心的一步。你的品牌/产品,和这个新闻的“情感共鸣点”或“问题解决点”在哪里?比如,一个关于“年轻人熬夜”的新闻,如果你的产品是助眠枕头,那连接点就很直接。但如果你卖的是办公软件呢?或许可以谈“如何提升效率,争取早点下班不熬夜”。这个寻找的过程,考验的是联想能力。
第三步:选个刁钻的切入角度。
大家都从A面写,你能不能从B面写?比如,一个成功企业的新闻,大家都在分析它多牛。你能不能去写它早期犯过的一个错误,以及如何克服的?这个角度,或许暗示了它成功的另一面原因。角度新颖,文章就成功了一半。
这里我得稍微停顿一下。关于如何精准地找到这个“连接点”,有没有一套万能公式?老实说,我也没有标准答案,这东西更多靠的是对行业和用户心理的敏感度,可能需要大量的案例练习才能找到感觉。
三、软文的结构,怎么搭才不像广告?
结构太重要了。一篇好的新闻软文,读者应该是顺着你的思路,不知不觉就读完了,最后才恍然大悟:“哦,原来他是想表达这个!”而不是一开始就捂着鼻子:“又来了,又要卖东西了。”
一个比较好用的结构是这样的:
- 开头引新闻: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事实,抛出核心矛盾或争议点。开头就要抓住人。
- 中间深剖析:从这里开始,把你找到的那个“连接点”铺开。分析新闻背后的原因、影响,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、案例。重点是把新闻的价值吃干榨净,为你后面的观点做足铺垫。
- 自然转折: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通过“这让我们想到…”、“其实,这个问题也体现在…”这样的句子,非常自然地从新闻过渡到你想讲的主题上。这个转折生硬还是丝滑,直接决定文章的成败。
- 引出解决方案:好了,问题剖析透了,那么“怎么办”?这时候,再顺势引出你的产品、服务或观点,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“可行性方案”来介绍。亮点在于,你不是在卖东西,你是在提供价值。
- 结尾促行动:用一句有力量的话或者一个简单的倡议结尾,并给出清晰的行动指引(比如“了解更多”、“点击试用”等)。
四、写作时要避开哪些“坑”?
理想很丰满,但现实里我们很容易踩坑。我总结几个常见的:
- 坑1:标题党。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,骗点击一次,失去信任一辈子。
- 坑2:观点极端。为了博眼球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,容易引火烧身。
- 坑3:硬性植入。前面99%都在讲新闻,最后一段突然跳出个广告,衔接得莫名其妙。
- 坑4:消费悲剧。对于灾难、社会负面新闻,要极度谨慎,尽量不要用于商业推广,这是底线。
记住,最高级的软文,是让读者收获价值,然后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“私货”。
五、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想象
假设新闻是:“某市地铁宣布试点‘静音车厢’”。
- 如果你卖降噪耳机:连接点可以是“公共空间的噪音困扰”。你可以先讨论静音车厢的积极意义,再引申到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噪音问题,最后引出降噪耳机作为一种个人化的“静音空间”解决方案。
- 如果你做知识付费:连接点可以是“深度思考与专注力的重要性”。你可以谈静音车厢背后是对专注环境的尊重,进而探讨如何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保持专注,最后推荐你的相关课程或书籍。
你看,同样的新闻,不同的连接点,就能写出完全不同方向的软文。
写到这儿,基本的方法论差不多就是这些了。但说实话,知道这些条条框框只是第一步,就像学游泳,看再多教程不下水也没用。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去写,去试错,去感受读者的反馈。
而且,市场和环境一直在变,今天好用的方法,明天不一定有效。保持学习的心态,多看别人写的爆款文章,拆解它的结构,想想它为什么能火,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提升很快。
借新闻写软文,说到底是一场与读者注意力的巧妙对话。核心秘诀就是:提供真实的价值,建立真诚的连接。 别老想着“骗”点击,多想想你能为关注这个新闻的人,提供什么别人给不了的独特视角或解决方案。
希望这些零零散散的想法,能给你一点启发。去写写看吧!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