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奖微信公众号软文,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?

【文章开始】

中奖微信公众号软文,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?

哎呀,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朋友圈或者群里刷到那种链接?标题贼唬人,什么“恭喜你!幸运用户!”“百万红包待领取,速戳!”。点进去一看,嚯,页面做得跟真的一样,说你中了啥啥大奖,要么就是几十上百块的现金红包,感觉天上真的掉馅饼了。但心里又直打鼓:这玩意儿,真的假的啊?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,把这事儿掰扯明白。

一、初遇惊喜:那些年我们点过的“中奖”链接

我先说个自己的事儿吧。就上个月,我在一个还挺有名的公众号文章底下,看到了个抽奖浮窗,手一滑就点进去了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一个大转盘呼呼转,最后停在了“一等奖”:一台最新款手机!当时我那心啊,砰砰跳,赶紧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。它让我先关注另一个公众号,然后分享链接到三个群……我都照做了。做到最后一步,说要填写个人信息和快递地址才能发货,我一下就冷静了。这手机市场价大几千,这么容易就给我了?我犹豫了半天,最后还是没填。为啥?因为我心里没底啊,这信息填出去,谁知道会用来干嘛。

所以你看,这种软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制造强烈的惊喜感。用闪亮的视觉效果、夸张的文案,一下子就把你的情绪给调动起来了。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,判断力是会下降的,就容易跟着它的指引走。


二、馅饼背后:常见的几种“中奖”套路

那我们得问问了,这些公众号搞这么大阵仗,它们图啥呢?总不能真是做慈善吧?这里面的门道,其实就那么几种,我给你们捋一捋。

  • 套路一:广撒网,钓大鱼(引流)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。核心目的就是让你关注它的公众号。你想想,你为了领奖,是不是得先关注它?甚至关注一个还不够,还得再关注它指定的别的号?这一下,一个用户就变成了两个甚至多个号的粉丝。粉丝量上去了,这个号接广告、做流量主赚钱的能力就强了。给你的那点“奖品”成本,跟涨粉带来的收益比,可能根本不算啥。

  • 套路二:空手套白狼(收集信息)。这个就比较危险了。它会让你填写详细的资料,比如姓名、电话、身份证号、住址等等。美其名曰是“发货需要”,但这些个人信息本身就很值钱,可以被转手卖掉,用于各种电话营销、甚至是不法活动。你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永远发不了货的虚假物流单号,但你失去的是个人隐私的安全。

  • 套路三:诱敌深入,层层加码(付费陷阱)。这种更隐蔽。你可能真的“中奖”了,比如一个价值很高的礼品。但当你联系客服时,对方会告诉你,领奖需要支付一笔“保险费”、“手续费”或者“关税”。钱虽然不多,几百块,但对方会强调这是“最后一步”。很多人觉得都到这一步了,不付钱亏得慌,一咬牙就转了账。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。这证明了一点:任何需要你先付钱的“中奖”,99.9%都是骗局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抽奖都是坏的。有些大品牌、官方公众号做的活动,目的是为了宣传,奖品也是实打实的。但怎么区分呢?这确实需要点眼力见儿。


三、火眼金睛:教你几招识别真假中奖

那面对这种诱惑,我们普通用户该怎么保护自己呢?别急,记住下面这几个要点,你就能有个基本的判断了。

  • 第一,看公众号主体。 点进公众号详情页面,看看它有没有公司认证。通常来说,经过企业认证的公众号比个人号可信度要高一些。如果一个号连认证都没有,名字还起得奇奇怪怪,那就要高度警惕了。

  • 第二,看活动规则。 正规的抽奖活动,一定会有一个非常清晰、详细的规则说明,包括活动时间、参与方式、奖品数量、兑奖流程、主办方信息等。而那种页面花里胡哨,但关键信息(比如谁主办的)含糊其辞的,大概率有问题

  • 第三,警惕“超额”奖品。 动不动就送你手机、送几千块现金,这种好事概率有多低,你心里得有数。越是诱惑大,越要保持冷静。想想看,你为这个公众号贡献过什么?它凭什么送你这么贵的东西?

  • 第四,绝对不透露核心信息,绝不提前付钱! 这是底线。身份证、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,这些打死都不能给。同样,任何让你先交钱的,直接拉黑处理,没商量。

这里我得暴露个知识盲区,就是关于他们具体是怎么利用我们分享到群里的链接来扩大影响的,比如是不是有某种技术可以统计通过某个链接新增的关注数,这个具体机制我就不太清楚了,但效果肯定是帮他们做了免费推广。


四、假如是真的:安全兑奖指南

当然了,万一,我是说万一,你判断之后觉得这个活动挺靠谱,真的想参与兑奖,那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呢?

  • 用“小号”或非核心信息。 如果必须留联系方式,可以留一个不常用的手机号或者邮箱。
  • 全程在微信平台内沟通。 如果对方要求你加QQ或者下载其他不知名APP进行沟通,这很可能暗示着风险升级,建议直接放弃。
  • 保留所有截图证据。 从活动中奖页面,到与客服的聊天记录,全部截图保存。万一出现问题,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。
  • 及时举报。 如果在兑奖过程中发现任何可疑之处,立即通过微信客户端进行投诉举报。

五、换个角度看:为什么我们总会被吸引?

聊了这么多技术性的东西,咱们再往深里想想。为啥这种明显有漏洞的软文,还是能吸引那么多人点进去呢?除了贪便宜的心理,我觉得可能还跟一种“侥幸心理”和“即时反馈”的需求有关。

生活压力大,大家都希望有点小惊喜、小幸运来调剂一下。这种一点击就有反馈(哪怕是虚假的)的机制,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。它给了人一个短暂的希望和快乐,虽然很虚幻。认识到我们自己心理上的这个弱点,或许能帮助我们下次更理性地做出选择。

总之吧,网络世界虚虚实实,“中奖”软文这块,馅饼少,陷阱多。咱们多一份警惕,就少一份损失。记住啊,真正的幸运,往往来自于脚踏实地,而不是一次可疑的点击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下次再遇到这种“好事”,心里能更有谱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