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IP的软文怎么写:从0到1的实战指南

【文章开始】

个人IP的软文怎么写:从0到1的实战指南

你有没有这种感觉?刷朋友圈、看公众号,有些文章吧,你明明知道它是在“推销”某个人,但你就是乐意看下去,甚至还会点赞、转发。而有些文章,一看标题就一股浓浓的广告味儿,手指头根本不想多停留一秒。这中间的差别到底在哪儿?说白了,就是“软文”的功夫到没到家。今天,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个人IP的软文,到底该怎么写才能让人不反感,还愿意追着看?


一、先别急着动笔:搞懂个人IP软文的核心

咱们得先统一一下思想。个人IP的软文,它到底是个啥?是不是把“我有多牛”变着花样说一遍?

我觉得不是。或者说,不全是。

它的核心,其实不是“硬广”,而是“价值吸引”。通过分享你的专业知识、独特见解、甚至是踩过的坑,让读者觉得“哎,这人有点东西,对我有用/有启发”,从而慢慢地信任你、喜欢你。信任,才是个人IP最硬的通货。 软文就是建立这种信任的桥梁。

所以,写之前先灵魂三问:
* 这篇东西对读者有啥用? (是能帮他解决问题,还是能让他开心?)
* 它体现了我的哪个特质? (专业、幽默、真诚、有韧性?)
* 读者看完会有什么感觉? (是“又学了一招”的收获感,还是“这哥们真有意思”的亲近感?)

答不上来?那可能还得再琢磨琢磨。


二、找不准调性?你的IP人设可能模糊了

好,假设你明白了要提供价值。但下一个问题马上来了:市面上提供价值的人那么多,别人为啥非要认你?这就涉及到“调性”了,或者说,是你的“人设”。

比如,你是个理财博主。你可以是“严肃严谨的学院派”,也可以是“接地气的邻家理财小哥”。这两种人设,写出来的软文风格天差地别。

  • 学院派可能喜欢用数据、图表,分析宏观经济,文章结构严谨。
  • 邻家小哥可能就爱讲自己当年怎么从“月光”攒下第一桶金的糗事,语言大白话,甚至带点口头禅。

这里的关键是,你的语言风格、选题角度,要和你想塑造的IP形象高度统一。 你不能今天装严肃,明天又拼命卖萌,读者会精分的。而且,这种统一性得贯穿在所有内容里,让读者一看到文字,不用看名字,就能感觉到“嗯,是那个味儿”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人设怎么才能立得住呢?我觉得,可能一半靠设计,另一半还得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调整,这个摸索的过程具体怎么量化,我说不太好,得靠感觉。


三、万能结构:讲故事,而不是讲道理

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,讨厌被说教。个人IP软文的绝佳结构,往往是一个“好故事”的结构。

1. 开头钩子:从一个痛点或一个场景切入
别一上来就“我认为…”、“众所周知…”。太无聊了。试试这样:
* “年前我差点因为不会说话,丢了一个百万级的大客户…”
* “你有没有算过,每天漫无目的地刷手机,偷走了你多少时间?”
瞬间把读者拉进你的情境,让他觉得“哎,这说的不就是我么!”

2. 中间血肉:展现过程,尤其是困境和转折
这是最显功力的地方。别只炫耀你成功的结果,多说说你遇到的困难、你的纠结、你的“灵光一现”。这个过程,恰恰最能体现你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* 错误示范:“我通过ABC方法,最终成功了。”
* 正确示范:“当时试了A方法,碰一鼻子灰;又试了B方法,还是不行。我都快放弃了,后来某天看书突然想到C,结合之前失败的经验调整了一下,没想到居然通了!”

3. 结尾价值:自然引出你的观点或解决方案
故事讲完了,读者情绪和注意力都到位了,这时候,再轻描淡写地给出你的“干货”或核心观点。比如:“所以你看,沟通的本质不是说服,而是共情。我后来把这次经历总结成了三个步骤…”
这样,你提供的解决方案就不是生硬的广告,而是顺理成章的“回报”。


四、细节决定成败:让文字“活”起来的技巧

结构有了,血肉怎么填满?这就需要一些写作上的小技巧了。

  • 用对话感代替宣讲感:别“您应该…”,试试“你可能遇到过…”、“咱们可以这样想…”。多用“你”、“我”,少用“大家”、“我们”。
  • 细节,细节,还是细节:不要说“我很努力”,要说“我连续一周每天只睡4小时,咖啡当水喝”。前者是结论,后者是画面。
  • 敢于暴露不完美:适当展现你的小缺点、小尴尬,会让你更真实、更可信。完美人设反而让人有距离感。
  • 重点内容要突出:比如,这篇软文能否成功,或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开头。把核心观点、关键步骤用加粗的方式标出来,方便读者快速抓住重点。

五、自问自答:关于个人IP软文的几个关键问题

Q:软文里能不能直接推销我的产品或服务?
A:能,但不能太硬。最好是“价值在前,产品在后”。比如,你写了一篇详细解决某个问题的干货文章,结尾可以这么说:“这些问题,其实在我的XX课程/服务里有更系统的讲解,如果你需要,可以私信我聊聊。” 这叫水到渠成。

Q:写软文,文笔重要吗?
A:文笔流畅很重要,但辞藻华丽不重要。最重要的是真诚和逻辑。你能把一件事有条理、有感情地说清楚,远比堆砌华丽辞藻更有力量。大白话往往最能打动人。

Q:如何持续有东西可写?
A:你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,就是你最大的素材库。遇到的难题、读到的书、与他人的对话、甚至是一次失败的尝试,都可以变成素材。养成随时记录灵感的习惯。


写到这儿,其实你会发现,个人IP软文的写作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梳理和强化你个人IP的过程。它逼着你去思考,你到底是谁,你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别追求一蹴而就。第一篇写不好太正常了,坚持下去,不断根据读者的反馈调整,你的“文感”会越来越准。写作这门手艺,归根结底是“写”出来的,不是“想”出来的。

希望这些零零碎碎的想法,能给你一些启发。去写吧,哪怕先从一段100字的朋友圈开始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