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带有植入广告的软文: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作

【文章开始】

一篇带有植入广告的软文: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作
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就是读着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,可能是讲怎么护肤的,也可能是分享旅行攻略的,看着看着,哎,突然就提到了某个牌子的产品,感觉像是顺口一提,但又好像……有点刻意?然后你心里可能会嘀咕:嗯?这该不会是个广告吧?

对,恭喜你,你大概率是遇到“软文”了,而且是带了“植入广告”的那种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我们几乎天天都会碰到,但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


软文和硬广,根本区别在哪儿?

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:到底啥是软文?它跟我们平时在电视上、电梯里看到的那些大喊“买它!买它!”的广告有啥不一样?

简单来说,硬广就是明晃晃地告诉你:“我是广告,我要你花钱。” 它不藏着掖着,目的非常直接。而软文呢,它的核心在于一个 “软” 字。它先给你提供点有价值的内容,比如知识、故事或者情感共鸣,然后把商业信息巧妙地编织进去,让你在获取价值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地接收到广告信息。

这有点像……嗯,你想想看,硬广是直接给你一颗糖,说“吃吧,甜的”;而软文是把你爱吃的菜做得特别美味,糖已经融化在菜里了,你吃得很开心,最后才意识到:哦,原来这里面放了糖啊。


为什么品牌方都爱用软文植入?这招真的高明吗?

好,既然硬广那么直接,为什么大家还要费劲巴拉地写软文呢?直接砸钱投硬广不就好了?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。

首先,消费者对硬广的免疫力越来越强了。一看到是广告,很多人下意识就想跳过或者关闭。但软文不一样,它披着“内容”的外衣,降低了人们的心理防备。你是在读故事、学知识,警惕心自然就下降了。

其次,软文能更好地建立信任感。一个生硬的广告词夸产品好,你可能不信。但如果是一个你挺喜欢的博主,在分享她真实的生活经历时,很自然地用了某个产品,并且解决了实际问题,你是不是会觉得可信度高很多?这种“信任转移”是硬广很难做到的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软文也不是万能的。如果植入得太生硬,被读者一眼看穿,那种“被骗”的感觉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反感,对品牌形象是个伤害。所以,怎么“软”得自然,是个技术活。


一篇成功的植入式软文,到底长啥样?

那我们怎么判断一篇软文成不成功呢?或者说,品牌方怎么做,才能不让读者讨厌?我觉得吧,关键在于以下几点,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:

  • 价值先行,广告后置:这篇文章本身必须得有“干货”。无论是实用的攻略、有趣的故事还是深刻的情感洞察,它得先让读者觉得“没白看”。广告信息应该是这个价值的“赠品”,而不是反过来。
  • 场景契合,不生搬硬套:植入的产品必须和文章内容高度相关。你不能一篇讲怎么养生的文章,突然插进去一个汽车广告,那太跳戏了。比如,一篇关于“熬夜党如何拯救垮掉的脸”的文章里,植入一个主打修复、提亮肤色的熬夜面膜,就显得顺理成章。读者正愁呢,你给出了解决方案,接受度就高。
  • 语气自然,像朋友推荐用真诚的口吻分享体验,而不是用销售的话术去鼓吹。多用“我用了感觉……”、“我发现它……”这样的句式,模拟真实用户的反馈。那种王婆卖瓜式的吹嘘,现在真的没人买了。

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但我觉得,读者其实很聪明,你是不是真心分享,大家是能感觉出来的。


案例分析:看一篇软文是如何“悄悄”影响你的

光说理论可能有点干,咱们来个假设的例子感受一下。

比如,有一篇文章,标题叫《30岁后,我终于学会了与素颜和解》。文章讲了作者从以前不化妆不敢出门,到如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认真护肤,终于能坦然接受并喜欢上自然状态下的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
文章前面大部分都在讲她如何焦虑、如何尝试改变、如何运动、如何调整作息,很有共鸣。然后,在讲到护肤环节时,她可能会这么说:

“运动出汗确实让皮肤通透了不少,但年纪到了,基础的保养还是不能偷懒。我之前试过很多护肤品,不是太油腻闷痘,就是保湿不够。后来一个做配方师的朋友推荐了我一款主打纯净配方的‘某某氏’修护精华,说成分简单温和,适合我这种有点敏感的肌肤。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半个月,最明显的感受是皮肤稳定多了,洗完脸不会紧绷绷的,而且那种由内而外的水润感,是能摸得着的。现在它已经成了我梳妆台上离不开的东西了。”

你看,这广告植入得……你发现了吗?它完全融入了故事线里,是主人公解决问题的一个具体步骤。它分享了使用后的具体感受(稳定、水润),而不是空洞地说“太好用了!买它!”,这样显得更真实。这或许暗示,高明的软文能让产品成为故事的一部分,而不是闯入者。


作为读者,我们该怎么看待软文?

说到这里,可能你会有点不爽:感觉自己天天在被“套路”。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软文呢?

我觉得吧,首先得放平心态。商业社会,内容创作也需要资金支持,用植入广告的方式来盈利,只要内容本身有价值,其实无可厚非。它甚至是一种相对“友好”的广告形式。

其次,培养自己的“火眼金睛”。学会分辨什么是真诚的分享,什么是纯粹的广告。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在夸一个产品,没有任何缺点,那就要多留个心眼了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:关注内容本身的价值。如果一篇文章,即便去掉广告部分,依然能给你带来启发、知识或快乐,那它就是一篇好文章。里面的广告,就当是个有趣的参考信息呗。如果文章本身空洞无物,全靠广告撑场面,直接关掉就好了,没必要浪费感情。
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。“一篇带有植入广告的软文”到底是什么?它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内容产物,是信息和商业之间的一种平衡(或者说博弈)。它有好有坏,关键看怎么做,以及我们怎么去看。

写得好的,是艺术,是共赢;写得差的,就是灾难。作为读者,咱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判断力,吸取好的内容,忽略掉那些不高级的广告。毕竟,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,才是最宝贵的,对吧?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