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团聚餐: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

【文章开始】

跑团聚餐: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

你有没有算过,这一年下来,你跟同事待在一起的时间,可能比家人还多?但除了工作,你们还聊点别的吗?哎,这就说到点子上了。为啥很多团队看起来天天见,却总感觉隔着一层?可能就差那一顿饭的距离。


跑团聚餐到底是个啥?

说白了,跑团就是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爱好——比如玩剧本杀、打羽毛球、甚至是约着一起跑步——而凑在一起的圈子。那“跑团聚餐”呢?顾名思义,就是这帮人玩累了之后,约个饭局。

但你说它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吗?那肯定不是啊。它的核心,其实是一种“关系黏合剂”。大家从线上聊到线下,从专注活动到放松吃饭,氛围一变,聊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。工作上的烦恼、生活中的趣事,甚至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梦想,都能在饭桌上自然而然地溜出来。


为啥非得聚餐?线上聊不行吗?

这是个好问题。现在通讯这么发达,群里的消息永远99+,为啥还非得线下见,还得吃饭?

嗯……你想啊,在屏幕上,你发的可能是一个精心修饰过的表情包或文字。但坐在你对面的人,夹菜时的小动作,讲到兴高眉飞色舞的样子,甚至是哈哈大笑了,这些是再高的网速也传不过来的。

  • 面对面的温度是无可替代的:一个眼神的肯定,一次举杯的共鸣,这种真实的互动能快速拉近人心。
  • 共享美食能创造共同记忆:“哎你记得上次那家火锅吗?辣得小张直跳脚!”你看,食物成了记忆的锚点,往后一提起来,全是鲜活的故事。
  • 脱离正式场景,更易“破冰”:在玩的时候,大家的角色是玩家、跑友。但到了饭桌上,身份就模糊了,变成了纯粹的朋友。这种场景的转换,或许暗示着更深入的交流即将发生

一顿成功的跑团聚餐,该怎么搞?

别以为就是随便定个馆子那么简单!组织得好,其乐融融;组织得不好,那叫一个尴尬冷场。这里头,还真有点小门道。

首先,谁来组织? 最好嘛,是团队里那个最热心、最会张罗的“社交牛逼症”患者。他/她得考虑大家的忌口、预算,还得有点菜的小智慧。

其次,吃啥? 这是个大学问!火锅、烧烤通常是安全牌,因为气氛热闹,动手参与感强。但如果是口味差异很大的团队,可能就得选一家菜品丰富的融合菜馆。具体哪家馆子最合适……这个我真不敢打包票,得看你们团队的具体口味偏好,这方面我得承认我了解得不够全面。

最关键的是,怎么聊?
* 组织者可以准备几个轻松的话题,比如最近看的电影、去哪玩了,引导大家开口。
* 千万别变成某个人的独角戏,或者更糟——工作汇报会。切记,这顿饭的目的是“连接”,不是“加班”
* 玩点无伤大雅的小游戏,比如猜谜、Truth or Dare(真心话大冒险),能迅速炒热气氛。


我好像搞砸了聚餐,怎么办?

哎呀,谁还没个第一次呢?可能你定的馆子太难吃,或者大家全程冷场,只顾着刷手机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也没啥大不了的。一次聚餐没成功,不代表下次也这样。重要的是那份想让大家更亲近的心意。下次组织前,可以悄悄问问大家的想法:“咱们下次聚餐吃啥?有啥特别想吃的没?”民主一点,总不会错。


故事时间:从饭友到挚友

我有个朋友,他是个超级社恐,当初被拉进一个周末徒步团,纯粹是为了锻炼身体。每次徒步完的聚餐,他一开始都坐在角落埋头苦吃,根本不敢搭话。

但团队里总有几个特别热情的人,每次都会主动cue他,问他“刚才路上那个坡累不累”、“尝尝这个菜,超好吃”。一次两次三次……他就慢慢放下了戒备。

现在?他成了那个群里最活跃的人之一,和几个饭友成了铁哥们,周末不仅一起徒步,还会约着去看电影、逛展览。他老说:“要不是那次聚餐,我可能走完那次步就退群了,根本不会认识这群这么有意思的人。”

你看,一顿饭的能量,有时候能改变一段关系的走向


所以啊,如果你也在一个跑团里,别犹豫了,下次活动完,大胆提议一句:“咱们一起去吃个饭吧!”

可能一开始会有点小尴尬,但没关系,美食和共同的爱好会帮你们打开话匣子。这顿饭吃下去,吃下去的不只是饭菜,还有那份难得的、线下真实的连接和温度。

这或许就是跑团聚餐最大的意义吧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