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软文到底是什么?它为啥能悄悄改变你的想法

【文章开始】

谢软文到底是什么?它为啥能悄悄改变你的想法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看完一篇文章觉得挺有道理,甚至有点感动,结果最后发现...这居然是个广告?对,你可能遇上“谢软文”了。这东西现在到处都是,但你真的能认出它吗?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既让你觉得温暖、又悄悄把东西卖给你的内容形式。


谢软文到底是个啥?

简单来说,谢软文就是那种...看着像在真诚分享经验、表达感谢,但实际上在推荐某个产品或品牌的内容。它不像硬广那样直接喊“快来买”,而是走心,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它的安利。

那它为啥叫“谢软文”呢?这个“谢”字是关键。它通常以感谢的口吻出现,比如:
* 感谢某个产品改变了我的生活
* 感谢某个品牌解决了我的难题
* 感谢某位专家提供的宝贵建议

看吧,它把自己包装成一种“受益后的真诚反馈”,所以隐蔽性特别强。


谢软文为啥让人防不胜防?

你可能会问,为啥明知道是广告,还有人愿意看甚至相信呢?哎,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了。

它利用了我们的情感,而不是逻辑

硬广跟你讲参数、讲价格,用的是逻辑。但谢软文跟你讲故事、讲感受,用的是情感。比如一篇讲述“如何用某款护肤品重拾自信”的文章,很容易让有同样皮肤困扰的人产生共鸣。一旦情感防线被突破,理智的判断力就会下降,你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不?

它看起来特别“真实”

最好的谢软文读起来就像朋友在朋友圈发的真心推荐。它有细节、有曲折、甚至有“缺点”,但这些所谓的缺点往往无伤大雅,反而让推荐显得更真实。这种“真实性”或许暗示了其强大的说服力。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这些细节是如何一步步构建信任感的,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还挺复杂的,我也不是完全搞懂了。


如何一眼认出谢软文?

虽然谢软文伪装得很好,但只要留心,还是能发现一些马脚的。下面给你几个实用的鉴别技巧:

  • 重点突出品牌或产品名称:真正的用户体验,通常更关注自身感受和变化过程,而不是反复强调“我用的是XX品牌XX产品”。如果一篇文章里,产品名称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,那你就要警惕了。

  • 情感表达过于完美和单一:通篇都是感谢、赞美,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被完美解决,没有任何真正的纠结和吐槽。真实的使用体验通常是喜忧参半的,而这种“完美无瑕”的体验,很可能就是设计好的。

  • 结尾常有明确的“行动指引”:比如“点击评论区链接领取优惠”、“搜索XXX了解更多”。这是软文转化最关键的一步,真正的分享很少会这么直接。

  • 账号本身值得怀疑:点进作者主页看看,如果ta的内容全是各种产品的推荐和感谢,那基本就可以实锤了。


谢软文就一定是坏的吗?

呃...这个问题还挺难一刀切地回答的。

一方面,它确实有“欺骗”的嫌疑,利用了读者的信任。如果产品本身不过关,那就是纯纯的误导了。

但另一方面,如果产品确实不错,这种通过故事和案例进行的推荐,确实比干巴巴的硬广更能说清产品的价值,对消费者来说也算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。关键可能在于“度”的把握和内容的“真实性”。具体哪种情况更多,可能得看行业和平台了。


作为读者,我们该怎么办?

面对无处不在的谢软文,咱们也没必要因噎废食。学会带着脑子去看内容就行了。

  1. 保持清醒,多方核实:别看到一篇感人肺腑的推荐就立马下单。去其他平台看看更中立的评测,或者搜搜有没有不同的声音。
  2. 关注问题,而非方案:看看文章里提出的痛点你是不是也有,然后再判断它给的解决方案(产品)是不是真的合理。
  3. 理解这是常态:内容商业化是现在的大趋势,创作者也要吃饭。咱们要理解这种形式的存在,然后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,过滤掉广告成分。

总之吧,谢软文就像一道加了糖衣的药,糖衣让你更容易入口,但药到底好不好,还得你自己判断。最重要的,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信息鉴别的能力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