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比赛:不只是比谁画得好,而是…

【文章开始】

设计比赛:不只是比谁画得好,而是…

你有没有想过,为啥现在设计比赛这么多?朋友圈刷到、学校海报贴着、甚至公司内部都在搞。参加这些比赛,真的有用吗?还是说,纯粹就是凑个热闹、陪跑一轮?哎,你先别急着下结论——这事儿,可能真没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

一、设计比赛,到底在比什么?

很多人一听到“设计比赛”,第一反应就是:“哦,比谁PS用得溜、谁创意天马行空呗。”
不能说错,但真的有点片面了。

其实啊,现在的设计比赛,比的早已不只是技术或美感,而是综合能力的较量。比如:

  • 解决问题的能力:题目往往来自真实场景,你怎么理解需求、怎么拆解问题,比最后那张图更重要;
  • 沟通和表达:光做出来不行,还得能讲清楚你的设计思路——评委会听,也会看你的逻辑;
  • 抗压和时间管理:限时比赛,高压环境下,你能否保持输出质量?

所以说,如果你还以为设计比赛就是“交张图完事”,那可能就错过了最核心的部分。


二、为啥要参加?赢了能怎样?输了又亏吗?

好,问题来了:我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参加?赢了当然好,但如果没赢呢?是不是就白干了?

绝对不是。

哪怕你没拿到名次,参加一次高质量的设计比赛,也至少能给你带来这些:

  • 快速提升实战能力:平时自己做练习,和真正有命题、有限制、有评审的比赛,完全是两回事;
  • 积累高质量作品:比赛项目往往结构完整、背景清晰,放进作品集里非常亮眼;
  • 拓展行业人脉:评委、其他选手、主办方……这些人脉圈,有时候比奖金还值钱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你只是抱着“必赢”的心态去,可能会特别焦虑。反而放平心态、注重过程的人,最后收获更多。


三、什么样的比赛才值得参加?

也不是所有比赛都值得你投入时间。怎么判断?你可以看这几条:

  • 主办方背景:是靠谱的公司、机构还是野生组织?
  • 评审阵容:有没有你认可的专业人士?
  • 赛题是否清晰:能不能让你有发挥空间,又不至于太虚无;
  • 奖项设置:除了奖金,有没有实习机会、项目合作或者资源支持?

这里我得坦白说一句——我不是所有比赛都了解,具体哪些今年最值得跑,你还得多看看行业推荐和网友反馈。毕竟有的比赛名气大但体验差,也有的小众却特别用心。


四、不会设计?没关系,你甚至也可以“参加”

哎,这里有个很多人没想过的角度:如果你压根不是设计师,能不能参与设计比赛?

其实可以!

比如:

  • 你可以做为“用户研究员”加入团队,帮忙做调研、访谈;
  • 可以写文案、做策划,帮助表达设计概念;
  • 甚至可以只是做为观众,去学习别人的思路和表达。

设计比赛早已不再是设计师的闭门游戏了。跨领域协作反而越来越被鼓励。


五、从准备到提交:别忘了这些隐藏环节

很多人输,不是输在创意或技术上,而是输在“没想到”这些细节:

  • 反复读题! 真的,很多人偏题不是故意的,就是没读懂要求;
  • 及时保存、备份文件:电脑崩了、软件崩了、网络崩了…这些都是血泪教训;
  • 提前测试提交格式: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发现文件类型不对、大小超了;
  • 写好设计说明:这是很多人草率处理的部分,但却极其影响评委对你思考过程的理解。

你看,这些环节看起来和“设计”无关,但却往往直接决定成败。


结尾:比不比赛,你都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

其实说了这么多,我的意思并不是劝每个人都去拼命参加比赛。而是——不管你是否参加,设计比赛所强调的那些能力:解决问题、表达沟通、时间管理……其实早已超越比赛本身,成了各行各业都看重的东西。

所以,下次你再看到设计比赛的消息,不妨换个角度想想:
“如果是我,我会怎么做?我能从中学到什么?”

也许想着想着,你就真的动手试一试了。赢了可喜,输了也不亏——成长这件事,从来就不只看结果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