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田软文营销电话到底该怎么接才不吃亏?
【文章开始】
福田软文营销电话到底该怎么接才不吃亏?
你有没有接到过那种开头就说“您好,我们是做企业品牌推广的……”的电话?对,就是那种号称能帮你写文章、发新闻、上头条的。我最近就老接到,而且发现好多都来自福田区——不知道为啥那边这行业特别集中。一开始我都直接挂,后来一想,诶,这玩意儿到底靠谱吗?是不是也有真的能帮上忙的?
一、福田软文营销电话为啥突然这么多?
其实你仔细想想,这几年企业都往线上挤。短视频、公众号、小红书……没点内容曝光简直寸步难行。但自己做内容又累又不见效,于是——代写代发软文的公司就冒出来了。而福田作为深圳的金融和科技核心区,中小企业多、创业氛围浓,自然成了这类服务的需求重灾区。
所以下次接到这种电话先别急着骂,可能对方还真是个正规公司。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偏选电话推销?我猜可能是因为:
- 成本低:比起投广告,打电话找人明显更便宜;
- 目标准:他们专挑中小企业、创业公司来打,成功率或许高一点;
- 信息差:很多人其实不懂软文能干嘛,电话里反而容易解释。
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儿:打电话的人往往只会说好处,风险却一字不提。
二、软文营销到底有没有用?
有用是有用,但绝不是“给钱就爆火”那么简单。
我自己就试过一家(嗯,就是福田某公司打来的)。他们给我规划了个“套餐”,说发5篇新闻稿、3篇自媒体推文,保证收录、保证阅读量。结果呢?收录是收录了,但阅读量嘛……呵呵,几乎都是个位数。
所以这个问题得拆开看:
? 有用的一面:
- 能帮你把品牌信息铺到几个大门户网站上去,显得有点“权威感”;
- 如果内容真的写得好,也有可能被转发、带来一些自然流量;
- 比硬广看起来更柔和,用户接受度高一点。
? 没用(甚至坑人)的一面:
- 很多承诺其实根本做不到,比如“必上首页”“保证10万+”;
- 渠道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甚至根本是没人看的垃圾站点;
- 如果内容太广告化,平台还会删稿——那钱可就打水漂了。
所以说,这东西不是不能做,但千万别指望一个电话打来就能帮你改变命运。
三、接到这种电话,该怎么判断靠不靠谱?
我后来学聪明了,再接到这种电话,会直接问这几个问题:
-
“你们具体有哪些发布渠道?能给我看看案例吗?”
如果对方支支吾吾,或者说“我们和各大媒体都有合作”却拿不出名单——大概率是中介的中介,甚至可能是骗子。 -
“内容是谁来写?能不能我先看大纲?”
如果他们只说“有专业写手”,却拒绝让你参与内容过程,这或许暗示他们做的就是模板化生产,效果可能好不到哪去。 -
“能不能按效果付费?比如按点击或咨询结算?”
正规公司往往不敢答应这个,但你可以试探一下他们的信心。如果完全拒绝任何效果约束,就要小心了。
当然啦,具体这些渠道背后流量是怎么分配的,其实我也没完全搞明白……毕竟平台算法也不透明。
四、如果我不想接电话,有没有别的路子做软文?
有!而且其实更推荐你自己主动去找,而不是等电话打来。
- 找熟人或同行推荐:用过靠谱的团队比随机打来的电话强十倍;
- 自己学点基础,上手做内容:比如学学怎么写小红书、知乎问答,成本低、还积累自身能力;
- 挑平台直接投广告:比如字节跳动、腾讯广告,其实也带内容推广功能,流量更可控。
不是说电话来的就一定差,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,总比被推销话术带着走要安全。
结尾:别急着挂,但也别急着信
我现在再接到这种“福田软文营销电话”,已经不直接挂了。有时还会聊几句,了解一下市场行情——哈哈,反正接电话又不要钱。
但你要是正儿八经想试试软文营销,记住:任何一上来就打包票的,都要警惕。好东西从来不是靠电话喊出来的,而是靠实打实的案例和内容堆出来的。
慢慢聊、慢慢看,总没坏处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