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公众号软文外包被告?这些坑你别踩!
【文章开始】
微信公众号软文外包被告?这些坑你别踩!
你有没有想过,花钱找人帮你写公众号文章,最后反而把自己搞成了被告?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很多企业主和运营者身上的事儿。本来想省点心,结果惹了一身麻烦,官司找上门,赔钱又损声誉,找谁说理去?
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,为啥外包写个软文还能写出法律责任?关键点到底在哪儿?
一、核心问题:为什么外包软文会惹上官司?
简单说,你可能无意中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。比如,你找的外包团队图省事,直接网上“搬运”了别人的文章、图片,甚至抄袭了核心创意,改头换面就发到你公众号上。结果原作者一纸律师函发过来,你作为账号主体,首当其冲要负法律责任。
别以为你没主动抄就没事——法律看的是结果,不是你主观知不知道。一旦侵权事实成立,账号持有者很难完全撇清关系。
二、常见的中招场景:这些情况最容易出事
你可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,但以下几种情况真的特别常见:
- 直接复制粘贴:有些外包方敷衍了事,从其他公众号或网站直接复制内容,稍作调整就交稿;
- 盗用原创图片或视频:比如未经授权使用网络上的摄影作品、设计素材,或者截取影视剧片段;
- 冒充他人身份或品牌:虚假声称与某知名人士或品牌合作,误导读者,这可能涉及商业诽谤或虚假宣传;
- 夸大宣传或虚假广告:如果软文中含有不实产品功效描述,可能违反《广告法》,引来消费者投诉甚至市场监管部门处罚。
三、责任在谁?甲方还是乙方?
好,问题来了:如果真被告了,是你甲方自己扛,还是可以找外包团队追责?
理论上,你可以追究外包方的责任——毕竟活是他们干的,侵权也是他们直接造成的。但问题是,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:
- 很多外包合作只是基于口头约定或简单聊天记录,没有正式合同;
- 即使有合同,如果其中没有明确知识产权免责条款和违约追责机制,你很难举证;
- 外包团队如果是小工作室甚至个人,事发后可能直接解散或失联,你连人都找不到。
所以啊,最终对外承担责任的多半还是甲方自己。法院和原告一般只会认公众号的运营主体。
四、如何避免?事前防范太关键了
不想成为下一个“被告”,那就得从源头把控好。以下几点务必注意:
? 签合同!签合同!签合同!
不管外包团队是多熟的朋友,都必须白纸黑字签协议,明确要求对方保证内容原创,并约定如有侵权,全部法律责任及赔偿由乙方承担。
? 要求提供素材来源
让外包方提供文章中图片、数据等素材的版权信息或授权证明,确保内容合规。
? 自己初步审核内容
发布前最好用一些查重工具简单检测一下,或者手动搜索关键段落,看看是否雷同其他文章。
? 选择靠谱的、有口碑的服务方
别光看价格低就决定,多查查对方案例、口碑,甚至要求他们提供过往原创度检测记录。
五、万一已经被起诉了,怎么办?
如果你已经收到律师函或法院传票,先别慌:
- 第一时间下架侵权内容:减少不良影响扩散;
- 联系外包方共同应对:如果有合同约束,立即通知对方并要求其参与处理;
- 积极与原告沟通和解:很多时候对方主要是想止损和获取赔偿,主动沟通可能以较低成本达成和解;
- 咨询专业律师:根据案情复杂程度,请律师协助分析利弊,准备应诉或谈判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一旦进入司法程序,费时费力还赔钱总是难免的,所以最好还是——事前别偷懒,防范于未然。
结尾思考:省钱还是省事?
外包软文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,但如果因为不规范操作导致法律风险,就真的得不偿失了。长远来看,要么自己培养内容能力,要么就得建立严格的外包管理制度。
行业里这类纠纷其实越来越多了,说明大家版权意识在增强,投机取巧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。所以啊,下次找外包时,别只问“多少钱一篇”,还得多问一句——“保证原创吗?”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