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把链接做成软文?3个关键步骤+5个避坑指南
如何把链接做成软文?3个关键步骤+5个避坑指南
【文章开始】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——明明产品很好,链接发出去却像石沉大海?为什么别人的链接能疯狂传播,你的却无人问津?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怎么把冷冰冰的链接包装成让人忍不住点的"软糖"。
一、链接软文化到底是个啥?
先问个扎心的问题:你会点开群聊里突然蹦出来的购物链接吗?90%的人都会直接划走。但要是有人说"我闺蜜用这个瘦了20斤,截图给你们看...",这时候出现的链接点击率能暴涨300%。
核心差异在于:前者是赤裸裸的推销,后者是裹着糖衣的解决方案。 链接软文化就是把广告链接伪装成"有用信息"的过程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招用过头容易翻车,具体怎么把握尺度咱们后面细说。
二、3个让链接变软文的黄金法则
1. 先种草,再放链接
错误示范:
"XX牌扫地机器人限时特价1999→[链接]"
正确操作:
"昨天我家猫打翻酱油瓶,这个机器人10分钟就擦得干干净净(附视频),关键是能钻沙发底...想了解的姐妹点这里→[链接]"
关键点:
- 用具体场景代替功能罗列
- 展示真实使用过程(视频>图片>文字)
- 链接放在问题解决方案之后
2. 给链接找个"合理借口"
对比两组话术:
A:"课程链接→[点击报名]"
B:"很多同学问资料在哪领,我把整理好的全套资源包放这里了→[链接]"
虽然都是同一个报名页,但B的点击率往往是A的2倍以上。这里面的小心机是:让链接变成"应观众要求"的产物,而不是主动推销。
3. 链接位置有玄机
测试数据显示:
- 文章开头的链接点击率约8%
- 文中自然提及的链接点击率15%
- 结尾"彩蛋式"链接点击率高达23%
最佳实践:
- 长内容采用"预告+正文+资源包"结构
- 短视频在好奇峰值时弹出浮动链接
- 社群互动先聊3轮再发"你要的链接"
三、5个新手常踩的雷区
- 链接堆砌症:一段话塞3个不同链接,像在撒网捕鱼
- 图文割裂病:文案说东,链接内容却是西
- 福利诈骗犯:说好点链接领红包,结果要填18项资料
- 僵尸链接:半年不更新,点开显示"商品已下架"
- 强买强卖型:"不点不是中国人"式道德绑架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那些转化好的软文链接,往往都带着点"不完美"。比如会说"这个课程缺点是很贵,但确实值",反而比吹上天更有说服力。具体什么原理...可能和心理学上的"出丑效应"有关?
四、实战案例拆解
去年有个卖厨房神器的案例特别典型:
- 原始链接文案:"三合一削皮器9.9包邮"
- 改造后文案:"终于找到能削西红柿皮的工具了!(附翻车视频)之前用刀总把番茄弄烂,这个神器旋转两下就...链接放评论区"
结果点击量暴涨700%,关键改动在于:
1. 展示真实痛点(西红柿难削皮)
2. 用翻车视频建立信任
3. 链接放在"问题-解决"闭环之后
五、高阶玩家都在用的组合技
1. 链接+时间限定
"前50名点链接领的版本有额外赠品"
(但要注意这个"50名"最好真实计数)
2. 链接+身份认同
"只有养猫的人才能看懂这个设计→[链接]"
(点击率比普通高40%左右)
3. 链接+悬念钩子
"想知道怎么用手机拍出单反效果?第3个技巧在链接里"
(完整看完率提升3倍)
有个反常识的发现:在知乎这类平台,带"或许""可能"等不确定词的链接文案,转化反而比肯定句高20%。这或许暗示...用户更反感绝对化的推销话术?
最后说点大实话
链接软文化本质是把广告变成众筹情报。最高境界是让用户觉得:"不是我点链接,是链接找到我"。不过要注意平台规则,有些地方明确禁止这种操作。
最近在研究抖音的链接点击行为,发现个奇怪现象:晚上8点发的链接比白天点击量高,但转化率低15%。可能因为晚上更多人是在无意识刷视频?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数据验证...
记住啊,再好的套路也得产品本身靠谱。见过太多精心包装的链接点进去是粗制滥造的页面,这种等于自己砸招牌。与其研究100种放链接姿势,不如先把落地页体验做好。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