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防晒指南:如何选对防晒霜不被晒黑
【文章开始】
夏日防晒指南:如何选对防晒霜不被晒黑
你是不是总觉得,防晒霜涂了跟没涂一样?早上出门前认真抹了一层,晚上回家发现还是黑了一个度?甚至有些人觉得,“我天生晒不黑”或者“阴天没必要防晒”……停,打住!今天咱们就得把防晒这事儿彻底搞明白,别等到皮肤长了斑、多了皱纹才后悔。
为什么我每天涂防晒,还是变黑了?
先来自问自答一个核心问题:防晒霜到底防的是什么?
很多人以为防晒就是防“晒黑”,但其实我们防的是紫外线中的两种坏家伙:UVA 和 UVB。简单来说:
- UVB:让你晒红、晒伤的元凶,夏天或户外运动时特别强;
- UVA:穿透力更强,能透过玻璃窗,让你晒黑、老化长皱纹,甚至导致皮肤敏感。
啊对了,这里得主动暴露一个知识盲区:其实可见光里的蓝光(比如手机电脑屏幕发的光)也可能对皮肤有影响,不过具体伤害多大、该怎么防,科学界还在研究中……所以别以为只有出门才要防晒!
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“涂了还黑”,很可能是因为:
- 量没用够:一张脸大概要用一枚硬币大小的量,别抠门;
- 没补涂:出汗、擦脸之后防晒力会下降,2-3小时就该补一次;
- 选错类型:通勤和海边暴晒需要的防晒能力完全不同。
防晒霜该怎么选?看SPF和PA就行了吗?
说到选防晒,很多人只会盯着SPF和PA看。但其实……光看这两个可能不够。
SPF 指的是防UVB的能力。比如SPF30≈97%的UVB被挡住,SPF50≈98%。是不是感觉差别不大?确实是这样,所以盲目追高SPF反而可能让皮肤负担加重。
PA 指的是防UVA的能力,后面的“+”越多表示防护越强,日常通勤PA+++差不多够了,要是你去高原、海边,那最好选PA++++。
不过话说回来,防晒可不只是看指数。质地是否清爽、会不会搓泥、是否防水,这些使用感才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真正原因……
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,我该站哪一边?
这也是个经典问题了。简单概括:
- 物理防晒:像给脸穿上一件“隐形盔甲”,主要成分是氧化锌、二氧化钛,温和不刺激,适合敏感肌,但容易泛白、厚重;
- 化学防晒:成分吸收紫外线再转化成热量释放,质地更清爽,但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刺激。
现在很多产品其实是物化结合的,取两家之长——既防护全面,肤感又做得不错。所以你不必非选一边站,上脸试!舒服、愿意天天用才是王道。
涂防晒霜常见的几个坑,你踩过几个?
我随便说几个,看你中招没:
-
冬天、阴天不用涂?
错!UVA穿透力极强,阴天、冬天甚至室内靠窗位置都能到达你脸上——防晒是365天的事; -
防晒不用卸妆?
尤其防水型防晒霜一定要卸,否则堵塞毛孔长闭口,哭都来不及; -
去年开的今年接着用?
防晒产品开封后一般最好半年内用完,时间长了防晒力会下降,别省小钱坏大事。
有没有真正好用的防晒霜推荐?
虽然不能直接打广告,但我们可以聊聊怎么挑到适合自己的。
比如油皮可以优先选摇摇乐质地、标注“清爽”“控油”的;干皮选带一点保湿成分的;敏感肌优先物理防晒或专为敏感肌设计的品牌。别盲目跟风,因人而异最重要。
顺便提一嘴,防晒也要看场景:
- 日常通勤:SPF30 PA+++ 左右就够了;
- 户外活动:SPF50 PA+++++,而且要防水防汗;
- 长时间户外:除了涂防晒,还得戴帽子、穿防晒衣——硬防晒才是永远的神。
说这么多,防晒到底为了啥?
可能有些人觉得“黑点就黑点,健康色”,但其实防晒防的不只是黑,更是光老化。紫外线带来的老化和斑点是很难逆转的,等你意识到的时候,往往已经晚了。
所以呀,防晒其实是最便宜、最有效的抗老投资。坚持防晒,十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每天涂涂抹抹的自己。
好了,啰嗦了这么多,无非就是想告诉你:防晒不是可选项,是必选项。从今天起,认真对待每一次涂抹,保护好你的皮肤底色。
毕竟,白不白的不说,咱总不能未老先斑吧?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