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建插画软文:如何用一幅画凝聚整个团队?
【文章开始】
团建插画软文:如何用一幅画凝聚整个团队?
你有没有参加过那种...怎么说呢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团建?就是那种大家表面上笑嘻嘻,心里其实在默默计算着什么时候能结束的活动。别急着点头,我知道大部分人都经历过。但今天,我想跟你聊点不一样的——用插画来做团建。对,你没听错,就是画画。不过这不是美术课,而是一种全新的团队凝聚方式。
一、团建插画到底是什么鬼?
先别急着说“我不会画画”!团建插画的核心根本不是艺术水平,而是共同创造和情感表达。简单来说,就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幅或多幅插画作品,过程中需要沟通、协作、甚至互相“补坑”。
举个例子:某互联网公司让每个部门用一周时间,共同画出一幅“我们眼中的产品”插画。结果呢?不仅产出了一堆可以拿来当海报的作品,更重要的是——过程中暴露的沟通问题、协作断点,反而成了后续改进的抓手。这或许暗示,视觉化的表达有时候比开会更能反映团队真实状态。
二、为什么偏偏是插画?
好问题!为什么不是烤肉、不是密室逃脱、也不是徒步?插画团建有几个杀手级优势:
- 零门槛,但上限极高:谁还不会画个圆圈线条啊?但真要搞出好看的作品,就得团队配合了
- 成本可控,雨天也能玩:比起动辄包车出门,插画需要的物料可能几百块就搞定
- 成果可视化,成就感爆棚:最后是真的能拿出一幅作品的,可以挂公司墙上那种
- 暴露真实协作模式:谁在主导?谁在摸鱼?谁在整合?一画便知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团队最适合插画团建,这个机制我还不敢下定论,可能还得看团队本身的特质。
三、具体怎么操作?手把手教你
准备阶段:别急着买颜料!
先明确目标:你是要解决团队沟通问题?还是只是想放松一下?或者是想为公司创造一些视觉资产?目标不同,设计完全不同。
物料准备建议:
- 大尺寸画纸或画布(建议1.5m以上)
- 丙烯颜料+画笔(比水彩容易掌控)
- 铅笔、橡皮打底用
- 旧报纸或桌布(除非你想让行政崩溃)
执行阶段:关键不是画得好
最重要的原则:禁止批评,鼓励脑洞。有的团队会先集体脑暴创意,有的则喜欢直接开画——两种方式都可以,但需要有人稍微引导一下。
常见流程:
1. 主题发布(比如“十年后的我们”)
2. 个人草图构思(10-15分钟)
3. 小组分享创意(每人1-2分钟)
4. 整合方案(最考验人的部分)
5. 分工绘制(有人勾线有人上色)
6. 集体收尾和签名
收尾阶段:别忘了这个!
画完了不是结束。集体复盘才是精华所在:
- 过程中谁的角色让你意外?
- 我们是如何决策最终画面的?
- 如果重来一次会怎么做?
这些反思往往比画画本身更有价值。
四、可能会遇到哪些坑?
说实话,不是每次都会成功。最常见的问题:
- 有人太强势:把集体创作变成个人作品
- 完全放羊:最后变成各画各的,毫无协作
- 过度追求完美:陷入细节争论,忘了这是团建不是艺术比赛
解决方案?最好有个 facilitator(引导者),不参与创作,只负责流程和干预。
五、除了好玩,还有什么实际价值?
这才是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吧?一次成功的插画团建可以:
- 降低沟通成本:一起画过画的人,工作中沟通明显更顺畅
- 提升归属感:共同作品挂在办公室,天天看到都是提醒
- 发现隐藏人才:那个平时沉默的运维小哥可能是抽象画大师?
- 产生可用素材:很多公司的文化墙、周边产品都来自团建作品
据某科技公司的内部调研,进行过创意类团建的团队,三个月后的协作效率评分提升了大概30%——当然这个数据仅供参考,具体效果还得看实际情况。
写在最后
团建插画不是万能药,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跳出常规的团队建设思路。最重要的是,它让团建从“被迫参加”变成了“值得期待”——毕竟,谁不想看看同事们的隐藏技能呢?
下次策划团建时,或许可以试试放下烧烤架,拿起画笔。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