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场软文营销投放:你真的知道怎么花钱最划算吗?
商场软文营销投放:你真的知道怎么花钱最划算吗?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——刷着手机,突然看到一篇讲“XX商场开了家神仙店铺,甜品买一送一”的文章,看着看着,竟然就心动下单了?然后才反应过来:等等,这好像…是广告吧?
对,这就是软文。它没直接举着喇叭喊“来买啊!”,而是悄悄溜进你的信息流,用内容吸引你,让你自然地产生“我想去逛逛”的念头。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掰扯一下,商场怎么做软文投放才算没白花钱。
一、所以,商场为啥非得做软文不可?
直接投硬广不行吗?比如在门口拉个横幅,或者地铁站贴张“全场五折!”海报。不是不行,但问题在于,大家对这些已经快免疫了。软文不一样,它核心是做内容、讲故事。
它解决的是“信任”和“兴趣”的问题。比如你写一篇《高温天气,我躲进商场吹空调,却意外发现5家宝藏小店》,读者可能本来只是想蹭空调,读着读着就对那几家店产生好奇了——哎,那家手工店真的可以自己做杯子?那家猫咖的布偶这么乖?
你看,这就不是强制推销,是“顺着毛捋”,让读者自己觉得“有点意思”。
二、软文写什么,才有人愿意看?
你别以为随便写写“我们商场超大超好逛”就完了,这种……真的没人看。你得提供“价值”。
比如说:
- 攻略型:《周末带娃好去处:XX商场亲子攻略,从早到晚不重样》,家长直接收藏;
- 场景型:《下班下雨没带伞?钻进商场居然发现这些惊喜》,针对突然性需求;
- 优惠整合型:虽然看起来像广告,但如果你真的整理出《八月商场折扣最狠的10个品牌,省一半!》,很多人会主动转发。
关键不是说你多好,而是“你能为读者解决什么问题”? 是省时间、省钱,还是提供新奇体验?想明白这个,内容方向就不会跑偏。
三、软文投在哪?选对地方,效果翻倍
你写了一篇绝世好软文,结果发在自己商场公众号上,阅读量500,其中450个还是自己人员工……这就很尴尬了。
投放位置和内容质量几乎一样重要。常见的选择有:
- 本地生活类公众号:比如「北京吃货小分队」「上海最资讯」这种,用户精准,都是同城想找地方吃和玩的人;
- 垂直社群&朋友圈:比如亲子社群、大学生社群,如果商场有对应业态,投放转化率会很高;
- 小红书/抖音:用探店vlog、图文攻略等方式呈现,尤其适合视觉冲击力强的门店和环境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个渠道的转化效率最高?这个说实话……可能得试一下才知道,不同城市、不同商场的受众,偏好还真不太一样。
四、好软文背后,得有点“心机”
不是光把文章写出来、扔出去就完了。你得设计引导路径。
比如:
- 埋搜索词:文中反复提到“XX商场5楼新开撸猪馆”、“XX商场打卡攻略”,方便人后续搜索;
- 放专属优惠:文末提示“回复‘商场’领取50元券”,这样效果才能被追踪;
- 精准人群标签:投的时候可以选“25-40岁女性”、“偏好轻奢消费”等,提高曝光给潜在客群的可能。
这些细节操作好了,软文就不会“啪——发完就没下文了”,而是真的能带来人流和销量。
五、怎么知道这波软文投得到底值不值?
发完不是结束,复盘才刚刚开始。除了看阅读量,你更该关注:
- 有多少人通过文末“阅读原文”点进了商场的小程序?
- 优惠券被领取了多少张?实际核销率如何?
- 发文之后那几天,商场对应店铺的客流有没有轻微上涨?
这些数据才能告诉你,你投出去的钱,是打水漂了,还是真的砸出了水花。
结尾:说回最开始的问题……
商场做软文营销,本质上是一场“温和的注意力争夺”。它不像大喊大叫的广告让人反感,而是试着用内容去打动那群可能正想“找个地方逛逛”的人。
它不一定立马见效,但长期做,能让人一想到“周末去哪”,就下意识想起你的商场。 这种心智占领,才是最值钱的。
所以下次如果再看到那种让你心痒痒的商场文章,别光顾着心动——也可以想想:咦,他们这波投放,有点东西啊。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