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宣传软文撰写:如何让读者主动掏钱

【文章开始】

商品宣传软文撰写:如何让读者主动掏钱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——明明知道那是一篇广告,但就是忍不住想看完,甚至还有点想买?别怀疑,这背后八成是一篇高手写的商品宣传软文在“作祟”。软文这东西,说好写也好写,不就是夸夸产品嘛;但说难也真难,怎么夸得让人不反感、还心动、甚至主动转发?今天咱们就摊开来讲透。


软文到底是什么?不只是“软广告”那么简单

很多人一听“软文”就觉得是隐藏起来的广告,悄悄塞点产品信息就完事了。但其实没那么简单。软文的核心不是“软”,而是“价值前置”——你得先让读者觉得“这内容对我有用”,然后才顺便注意到产品。

比如你写一款保湿面霜,如果开头就说“我们的面霜保湿成分多厉害”,读者可能立马划走。但如果你先写《秋季皮肤总起皮?可能你忘了这3个保湿陷阱》,再慢慢带出面霜的解决方案——诶,这时候读者就容易听进去了。

自问自答时间:
- Q:那软文和硬广到底区别在哪?
- A:硬广是“我来卖这个”,软文是“我来帮你解决个问题,顺便提一下我用什么解决的”。后者信任感高得多


软文最难的部分:开头5句话决定生死

如果说软文成败有个关键转折点,那一定是开头。读者给你的时间可能只有3秒,抓不住就没了。

几种好用的开头类型:
- 痛点提问:“你是不是也常觉得下午工作效率极低?”
- 故事带入:“上个月我见了一个客户,她跟我说...”
- 反常识结论:“其实大多数人都误会了‘性价比’的意思...”

但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故事型开头,比如一些极其功能性的事物(比如螺丝刀)可能更适合直接说“为什么你家该备一把能拧30种螺丝的刀”。这里具体用哪种,还得看产品属性与人群匹配度,这方面我也不敢说全懂。


别只顾着夸!软文的本质是“帮用户做合理化推导”

很多人写软文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疯狂列产品优点。但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“优点列表”,而是一个“为什么我该买”的理由,而且这个理由最好能说服他自己、甚至说服他身边的人。

举个例子:
- 普通写法:“这款洗衣机静音、省电、容量大”(像说明书)
- 走心写法:“你有没有过深夜想洗衣服却怕吵到家人?……这台洗衣机工作时声音只相当于窗外下雨声,你可以放心在任何时间洗,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,或许反而让你更轻松。”

看出差别了吗?第二种是在帮用户想象“拥有后的美好状态”。


结构可以灵活,但这3个要素不能丢

软文没有绝对固定的结构,但好的软文几乎都会包含:

  1. 切入痛点或欲望——先让读者对号入座,觉得“这说的就是我”;
  2. 提供信息价值——教他点东西,让他有收获感;
  3. 解决方案呈现——自然引出产品,并说明为什么它能帮你解决上述问题。

当然啦,中间可以加故事、加数据、加用户反馈,甚至插几句自言自语比如“其实写到这里我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推荐这个,因为……”反而更真实。


口语化+轻度不完美,反而更可信

很多人觉得商业文案必须完美精致——但其实适当的口语化用词、偶尔的停顿反思,会显得更像“人”写的。比如:

  • “说实话,这个功能我刚用时也没搞懂,后来才发现……”
  • “可能有人会觉得价格有点高,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你对比一下每年在替代品上的花费……”

这种语气会降低防御感。用户觉得你和他站在同一侧,而不只是个推销员。


最终检验标准:用户看完之后会做什么?

写完之后问问自己:如果我是读者,看完这篇我是更想要这个产品了?还是更信任这个品牌了?甚至——我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我觉得需要的朋友?

如果不能,或许暗示这篇软文在“价值传递”环节还差一点火候。没关系,改就是了。好软文很少是一稿成的,多是反复调出来的。


总结:软文不是写广告,是写解决方案

如果你记住一点:你不是在写一个产品多好,而是在写一个“用户如何变得更好”的故事,产品只是其中顺理成章的一部分——那么你就摸到软文写作的核心了。

剩下的,就是多写、多试、多改。没什么玄乎的,都是练出来的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