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口可乐软文策划活动:如何让品牌故事深入人心
可口可乐软文策划活动:如何让品牌故事深入人心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可乐就是糖水加气泡,却还是忍不住想买?甚至看到那个红白logo就有点开心?这背后啊,其实藏着超级高明的软文策划——说白了,就是那种看起来不像广告的广告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可口可乐是怎么靠软文悄悄钻进我们脑子里的。
一、为什么可口可乐非要搞软文策划?
你先别急,咱得先弄明白为啥这么大个牌子还要折腾软文。你说它电视广告、地铁海报还不够吗?嗯…其实真不够。现在人看到硬广告就想划走,就像你看到推销电话直接挂断一样。但软文不一样,它讲个故事、聊个情怀,让你放松警惕,甚至还能主动转发。
说白了,软文的核心就一句话:把卖货藏进故事里,让你笑着把钱掏了。
二、他们的软文到底在打什么牌?
可口可乐玩软文可不是瞎写,我琢磨着主要打三张牌:
-
情感牌:你看过那种“分享可乐”的文案吧?什么“和朋友干杯”、“夏天第一口冰可乐”,它卖的不是饮料,是 moments,是那种一起嗨皮的感觉。这招狠啊,直接绑架你的回忆和情绪。
-
场景牌:冬天推“配火锅超解辣”,夏天写“空调房标配”,把你生活中的碎片场景全给它绑定了。你一到特定场合就条件反射想喝,这植入绝了。
-
文化牌:圣诞老人为啥穿红衣?据说和可口可乐早年广告有关!他们甚至把品牌写进了节日文化里,这种软文已经不像广告了,像一种常识植入。
三、具体怎么操盘?分几步走?
搞软文不是发篇公众号就完事了,人家有一套流水线操作:
- 挖痛点:比如夏天“渴到冒烟”的燥热感,先让你共鸣;
- 塞解决方案:不经意说“冰镇可乐一口回血”,但不直接喊“快来买”;
- 给身份认同:用“会享受生活的人都这么喝”这种话术,让你觉得买=聪明人;
- 埋行动钩子:最后加个“限时优惠”或者“分享故事抽奖”,推你一把。
举个例子:去年他们推“星河漫步”口味,软文全在写“把宇宙装进罐子”,配上天文摄影和浪漫文案——结果年轻人疯狂打卡。你看,没人提甜度气泡,但全都为概念买单了。
四、最狠的一招:让用户变成自来水
你以为软文全是品牌自己写的?其实最高明的是让用户主动生产内容!比如:
- 搞UGC活动:“分享你的可乐时刻”征集,几千人晒图写小作文;
- 蹭热点造梗:世界杯期间推“猜比分赢可乐”,段子手自动转发;
- 联名周边带货:和美妆牌出可乐味唇膏,软文写“能吃的少女感”,女生疯抢。
这时候品牌根本不用自己吹,用户觉得“我在参与文化”而不是“被广告投喂”——这心态差距太大了。
五、数据不会骗人,但解读要小心
虽然可口可乐从来不说“软文带来XX%销量增长”(毕竟这东西难追踪),但有些数据很微妙:
- 推“分享瓶”活动期间,社交媒体品牌提及量涨了130%;
- 带#可口可乐故事#标签的UGC内容,平均转发率比硬广高3倍;
- 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软文最有效,其实他们内部也在不断试错,毕竟用户口味变得太快了……
六、未来挑战:年轻人还吃这套吗?
现在Z世代喊着“反消费主义”、“戒糖”,可口可乐这套还能玩转吗?我觉得他们已经在调整了:
- 推无糖产品时软文主打“自律和快乐兼得”;
- 用环保话题写“回收瓶盖做成潮牌背包”;
- 甚至试探元宇宙概念:“数字藏品可乐罐”……
但说实话,这种转型是否真能打动新一代,或许还得观察。毕竟年轻人现在精得很,一眼看穿套路就翻车。
写在最后
可口可乐的软文策划最牛的地方,是让一个糖水品牌活了一百多年还像老朋友一样。它或许暗示了一个道理:人们买的从来不是产品本身,而是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情绪。
当然啦,下次你再看到那种“沁爽一夏”、“分享快乐”的文案,可能就会眯眼一笑:“呵,软文是吧?”——但没关系,品牌要的就是你先记住,再心动,最后伸手去够。
毕竟,谁能拒绝快乐呢?
【文章结束】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