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好的软文到底应该怎么写?

【文章开始】

产品好的软文到底应该怎么写?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篇讲产品的文章,明明知道是广告,但就是忍不住想点进去看,甚至看完还想买?反过来,有些文章吹得天花乱坠,你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:“又在忽悠我”。这差别到底在哪儿?嗯…我觉得关键可能不在于文笔多华丽,而在于产品本身是不是真的能打,以及你有没有把它的好给说透。


软文的核心不是“软”,而是“真”

很多人一听到“软文”就觉得是变相吹牛,搞点套路忽悠人下单。但其实吧,最高级的软文,反而特别实在。它的核心逻辑是:产品得真的好,然后你用真实的方式把它讲清楚

比如我之前看过一个卖砧板的软文,它没说什么“皇家御用”“高科技打造”,就讲了一个故事:主妇每天切菜,木头砧板老发霉,换塑料的又怕掉屑,直到用了这块稻壳压制的砧板,抗菌还不掉渣——你看,痛点、场景、解决方案,全齐了。没夸张,但就是让人想买。

所以写软文第一件事:先回归产品,摸摸良心,这东西到底好在哪?如果你自己都不想用,就别写了吧


自问自答:用户到底关心什么?

写之前,先别急着动笔。咱们模拟一下用户脑子里在想啥:

Q1: “这产品跟我有啥关系?”

用户没时间猜你的产品多厉害,你得直接点出他的痛点。比如说你推一款控油洗发水,别光说“清爽去油”,得说:“是不是每天中午头发就塌了?还不敢穿黑衣服?”——这就叫戳中场景

Q2: “别人用了怎么说?”

真人反馈比啥都有力。与其自己夸,不如放点用户聊天记录、回购截图,甚至视频 testimony。大家信的是同类,不是商家。

Q3: “价格到底值不值?”

你得帮用户算账。比如一个299元的保温杯,你可以说“按能用5年算,每天才一毛六,但咖啡随时是热的”——这叫价值重构,让他觉得是在投资,而不是花钱。


好软文的结构:别僵化,但要有节奏

很多人觉得软文必须“故事+痛点+产品”,其实不一定。结构可以灵活,但这几个部分最好能有:

  • 开头钩住人:用一个问题/场景/反差开头,比如“自从用了这个台灯,我居然再也不熬夜了?”;
  • 中间讲清楚:别光堆卖点,要讲使用后的改变。比如“以前加班眼睛酸,现在换了屏幕挂灯,蓝光少了,眼睛舒服多了”;
  • 证据要扎实:放实测数据、对比图、用户评价,甚至你自己用的心路历程;
  • 引导动作别太硬:末尾可以用“试试看,不满意还能退”这种降低心理门槛的话。

案例:一篇卖烤箱软文是怎么让人下单的?

我印象很深的一篇软文是推一款家用小烤箱的。它没一上来就说“双管加热”“精准温控”,而是开头问:

“你有没有试过烤饼干,要么糊了、要么没熟?其实不是你的问题,是烤箱温控不准。”

然后博主就讲自己怎么失败三次,换了这台之后终于成功,还放了失败和成功的对比图。最后还说“别看它小,烤鸡、做面包都行,我每周至少用三次”。

你看,没太多专业术语,但真实、有对比、有使用频率,让人感觉“嗯,她真用过,而且解决了我的问题”。


写软文常犯的错:这几个坑千万别跳

  • 全是形容词:“极致体验”“惊艳效果”→ 用户无感,甚至反感;
  • 不说人话:堆砌技术名词,普通人看不懂;
  • 忘记用户是谁:比如对老年人群体用网络梗,简直灾难;
  • 没有行动指引:软文完了用户不知道去哪买、怎么买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有时候即使注意了这些,效果也不一定好……可能和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有关,但具体怎么匹配流量,老实说我还真没完全搞明白。


好产品是1,软文是后面的0

最后说一点大实话:如果产品不行,软文写得再漂亮,也就是一次性的骗局。用户买了觉得不好,下次不会再信你,还会回来骂。好的软文,本质是对好产品的真实呈现和放大

所以如果你手里是个好产品,别怕,就把它的好老老实实讲出来。用用户的话,说用户的事,解决用户的问题——或许这才是软文能持续有效的根本原因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