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软集团为啥能活过30年?扒一扒它不为人知的生存密码
你是不是也纳闷过?在IT行业这一个"三年换血五年洗牌"的修罗场,东软团体咋就能从1991年活到今日?别光盯着人家做软件厉害,我跟你说啊,这背后藏着一套比代码还硬核的公司文明,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。
一、团队协作:你以为程序员都是独狼?错!
前阵子有个事挺有意思,东软医疗的工程师老李跟我吐槽:"咱们搞CT机研发那会儿,机器组跟软件组天天掐架,厥后你猜咋整的?公司直接把食堂改成圆桌聚首厅,午饭必须跨部门混着吃!"这招够绝吧?
东软团队文明三板斧:
- 学识共享不藏私:每个名目停滞必须交"遗产文档",新来的菜鸟也能秒懂先辈套路
- 跨部门轮岗制:做医疗系统的得去汽车电子部门待半年,说是要培育"跨界头脑"
- 失败案例库:每年把搞砸的名目做成《翻车大全》,比成功阅历还受欢迎
举一个栗子,客岁聪明城市名目赶工期,三个奇观部愣是凑出个"飞虎队",白天各自干活,晚上视频连线对方案。终局本来三个月的活,28天就验收了,甲方还多给了20%尾款。
二、革新不是拍脑壳:东软人的"拿来主义"
据说东软沈阳园区有个神秘地下室,里面堆满了各种镌汰的代码模块。你以为是垃圾场?人家管这叫"革新质料库"!
- 2018年做医保系统时,直接复用了2003年的社保代码框架
- 2020年疫情测温仪名目,把机场安检的人脸识别算法改吧改吧就采用上了
革新四步套路:
- 现有技巧扒拉扒拉→2. 开销者要求对对碰→3. 跨界组合出新招→4. 迅速迭代试错
客岁给某车企做自动驾驶,就是从医疗影像的病灶识别算法里找到灵感,你说绝不绝?
三、玩命折腾才算是庄重事
东软大连基地流传着"三够准则":够难的名目接不接?够狠的KPI定不定?挂醢的途径敢不敢走?
- 新人入职先扔去西藏装医疗装备,说是练胆
- 每年技巧考核末位10%强制转岗,管你工龄几年
- "找茬大赛"奖金比名目奖还高,专挑自家商品弊病
有个真事,做远程诊疗系统那会儿,名目司理老王带着团队在县医院住了三个月。最后不但搞定系统,顺带帮医院培训出个IT小组,当初人家都成地域标杆了。
四、钱要给够,心要暖透
别看东软人终日跟代码较量,福利整得比互联网大厂还花哨:
- 技巧大牛能申请"带薪发呆",专门琢磨不着调的点子
- 家属抱病可调用公司医疗资源,连宠物看病都管
- "失败者之夜"每月举行,讲搞砸的名目反而升职快
客岁有个90后程序员搞开源社区,半年没出成果。你猜公司咋办?非但没开革,还拨了专项基金支持,今年这名目反倒成了新增添点。
五、顾客是丈母娘,得哄着供着
东软贩卖老张有句名言:"签单不算完,仳离才要命!"他们搞的"婚后服侍"才叫绝:
- 名目上线满月送"体检报告",比甲方自己还上心
- 每年搞"回外家"运动,把顾客请来吐槽两终日
- 中心技巧岗位必须轮岗做客服,说是治"技巧傲慢病"
有个银行顾客十年前买的系统,东软到今日还定期派人升级。你说这不倒贴钱吗?人家算的是口碑账,光这一个顾客就先容了七八个新单子。
六、赢利重要,但有些事更为重要
东软成都园区有面"功德墙",贴的不是业绩榜单,而是员工做的公益名目:
- 给山区黉舍捐的"电子书包",切实是镌汰的测试机改的
- 疫情期间构造的"码农救援队",帮小商户开拓零成本收银系统
- 每年抽调骨干做"技巧支教",带出的学生好多成了共事
最感人的是谁人医疗支援名目,工程师们自费跑去非洲,愣是用二手整机攒出20台CT机。这事公司没宣扬,但内部提升优先斟酌介入者。
要我说啊,东软这套文明就像他们家做的系统——看着不花哨,但扛得住折腾。当初清晰了吧?可能在IT江湖混成常青树,靠的不是福气,是把"人"当中心代码来经营的聪明。下次再望见东软中标新闻,别光数钱数到手软,得想一想人家这三十多年攒下的文明家底儿!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