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文标题为什么这么重要?这8个真相新手必看
你有没有发现,刷手机时总有些标题让你不由得想点进去?比如说上周我看到个标题《空气炸锅用了三年,我的管堵了?》,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点开看一看到底咋回事——这就是标题的魔力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为啥软文里标题比正文还金贵?
一、标题是文章的「敲门砖」
说白了,现在大家每天要看上百条消息,平均3秒就决定要不要继续读下去。你想一想,假若标题写得像商品仿单,谁愿意点开啊?有个做家电测评的朋友跟我讲,他改了个标题点击量直接涨了30%,原先叫《2025年智能家电选购指南》,后来改成《预算三千千万别买这五款2025家电红黑榜》。
核心得抓住两种心理:要么挠到痛点,比如说《工资五千怎么存下首付?》;要么勾起好奇心,像《同事悄悄变瘦20斤,竟是为…》。这里还有个窍门,多采用「为什么」「竟然」「千万别」这些词,跟朋友聊天似的抛出悬念。
二、标题与内容就像豆浆油条
千万别当标题党!去年某大V写《这水果吃多致癌》,点进去发现说的是发霉水果,评论区骂声一片。好的标题既要吸引人,又得跟内容严丝合缝,就像我上次写的《深圳打工人必看:租房避这7个坑》,里面确实整理了城中村踩坑实录。
这里教新手个小心得:写完文章后,把标题里的核心词标红,看一看正文里有没有对应内容。比如说标题带「避坑指南」,文章至少得有三个以上具体避坑方法,不然受众会觉得上当。
三、标题是品牌的第一张名片
去年有个做母婴用品的顾客找我,他们商品主打稳妥环保,但标题总爱用《全网最低价》。后来改成《新手妈妈不知道的5个安隐患》,当月咨询量翻倍。你看,标题其实在悄悄传递公司品牌价值。
这里要留意核心词的自然植入。比如说做茶叶的别硬凑「养生」,可以编写成《熬夜加班的年轻人,都在这种茶》。就像街边卖板栗的吆喝「糖炒栗子」而非「作物蛋白零食」,听着更亲切。
四、不一样类型的标题该怎么选
-
故事型:适合情感类商品
《离婚三年后,我在丽江开家民宿》这种,容易引发共鸣。上次帮朋友写的《从流水线女工到烘焙店主人》,带来200+加盟咨询。 -
干货型:适合学识付费
像《2025考证时间表:这6个证最值钱》,数据表明这一类标题收藏率比普通标题高40%。 -
悬念型:适合快消品
有个经典案例,《被央视曝光的这款洗发水现在卖疯了》,其实报导说的是旧闻,但销售额确实涨了。
五、好标题的三大死穴
-
太长像裹脚布:超过20字就危险,最好控制在15字以内。比如说《2025年最新探究显示:每喝三杯咖啡可能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》,不如改成《每天三杯咖啡,心脏竟然》。
-
专业术语堆砌:新手常犯的错,比如说《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储化解方案》,普通人压根看不懂。换成《文件再也不怕丢!这一个新术超靠谱》就好多了。
-
情绪太极端:《所有宝妈都在用的神器》这种绝对化表述,现在平台审核直接限流。不如改成《90%的杭州妈妈都在回购…》。
六、蹭热点的正确姿势
去年《狂飙》火的时候,有篇《高启强绝对不会买的三种车》阅读量破十万。核心要抓第二波热度,等话题发酵两天再出手。比如说最近神舟十八号发射,可以写《航天员都怎么喝水?这一个术民用啦》。
但千万别硬蹭!见过最离谱的是某妇科药写《张继科事物给女性的警示》,简直风马不接。
七、撰改标题的实战技巧
我习惯写完先放一晚上,第二天用手机预览。字太小看不清的标题肯定有症结,这时候要删减。还有个绝招:把标题念给家里老人听,他们能听懂才算合格。
比如说原先写的《Z世代开销画像解构》,老人一脸懵。改成《95后为什么愿意为颜值买?》,立马清晰多了。
八、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
刚开始写标题那会,我总爱用「揭秘」「惊天秘密」这种词,后来发现平台根本不给推荐。现在改用「亲测」「没想到」既稳妥又有效。还有次在标题里加了「!?」,体系直接判定低质,真是血的教训。
其实啊,写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事。上周买菜时听见两个大妈聊天:「你看这公众号标题写的——『空心菜和它一起吃,等于服毒!』,吓得我赶紧点开,结局是说不能和螃蟹同食。」你看,连六十岁大妈都被标题牵着走,可见把标题整明白多重要。不过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,标题再重要也得配得上好内容,不然就像糖衣炮弹,甜头过后尽是失望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