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婆孩子发朋友圈的软文,怎样避免被屏蔽
你有没有发现,朋友圈晒娃点赞数从去年的日均30个降到今日的不到10个?上个月邻居李姐深夜找我诉苦,她发的亲子阅读视频被体系限流,评论区还出现"又是营销广告"的质疑。这事儿让我意识到:家室内容正在经历信任危机。
为什么越真诚越像广告?
某母婴品牌做过测试:让员工用个人号发商品体验,结局42%的粉丝认为是软文。症结出在完美得不像生活——九宫格配专业滤镜,定位在高端商场,连孩子衣服都没褶皱。真实家室哪有这般精致?
真实分享VS软文推广对照表
特征 | 走心记录 | 隐形广告 |
---|---|---|
拍摄场景 | 自家沙发凌乱背景 | 网红咖啡厅摆拍 |
孩子状态 | 哭闹时抓拍 | 全程乖巧配合 |
商品露出 | 偶然入镜的日用品 | 特定角度特写 |
文案语气 | 带方言的碎碎念 | 统一话术模板 |
怎么把日常变成流量密钥?
朋友老王的账号半年涨粉8万,秘诀是缺陷营销法:
- 拍儿子打翻辅食的现场(顺便展示抹布吸水性)
- 记录女儿发型失败日常(自然带出儿童发绳)
- 直播夫妻育儿争执(意外带火婚姻咨询课)
这种内容点赞量比精心策划的高3倍,出于真实瑕疵才算是信任背书。
哪些内容红线不能碰?
某培育机构让家长发"孩子逆袭故事",结局被举报封号。总结出三大禁区:
- 出现具体价钱(哪怕只是兴趣班费用)
- 对比贬低其他商品("比XX好用十倍")
- 引导私信获取福利("加好友领资料")
稳妥做法是只讲体验不提购物,比如说"娃居然主动练琴了"比"钢琴课打折"更稳妥。
被限流了怎么救?
观察过57个复活账号,发现这些救命招:
- 连续三天发无商品日常(超市买菜、接送孩子)
- 用长辈账号互动(爸妈的真实评论能洗白)
- 定位改到三四线城市(降低体系监测敏感度)
某亲子号靠这方法,两周内播放量从200恢复到1.2万。
最新调研显示,82%的网民会屏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朋友圈:九宫格+定位高端场所+孩子穿戴全新。但同一批人会给凌晨发布的糊图配文"又双叒叕吐奶了"点赞。这或许说明:人们反感的不是广告,而是伪装成生活的算计。毕竟在这一个滤镜过载的时代,愿意展示狼狈的父母,才算是朋友圈的清流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