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软文太臃肿?这5刀砍完阅读量暴涨3倍!
"你写的汽车文章测评软件像车辆仿单?"上周在4S店听到商圈总监骂人,我瞄了眼他电脑屏幕——好家伙,光发动机参数就列了三大段,这哪是给人看的,分明是给汽修学院当教材用的。说实话,现在汽车新闻推广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营养过剩,把网民当技术宅伺候,结局转化率还不如二手车贩子的朋友圈文案。
为啥汽车新闻推广文章总像裹脚布? 我同事去年给某新能源车写稿,非要把电池管理体系拆成七个技术点讲。后来改成"充电5分钟,够开去机场接前任"这种场景化描述,留资率直接翻了2倍。这道理就跟相亲不说存款数,改聊旅行趣事一个样。
第一刀:砍参数
- 把"最大功率185kW"换成"红绿灯起步总快人半个车身"
- "轴距2980mm"不如说"后排能平放媳妇的瑜伽垫"
- 删掉所有网民看不懂的英文缩写(什么ESP、ABS统统滚蛋)
第二刀:切场景
- 别写"四驱体系",改"周末开野路找露营点,隔壁CRV卡泥坑了"
- "智能座舱"说成"方言吼一嗓子,空调自动调低两度"
- 稳妥配置写成"孩子在后排泼了奶茶,座椅加热烘得比洗衣机快"
第三刀:换食材
- 技术参数表变"三年老车主真实账单"(油费/保养/剐蹭维修明细)
- 配置对比做成"相亲对象灵魂拷问"QA体(能装丈母娘的年货吗?)
- 发布会通稿改"4S店销售不敢说的10个秘密"
参数减肥对照表
肥胖部位 | 原本文案 | 瘦身后文案 |
---|---|---|
发动机 | 采用第三代涡轮增压技术 | 等红灯时总被误认成要飙车 |
内饰 | Nappa真皮包裹工艺 | 新提车那周总被问是不是喷了香水 |
续航 | CLTC工况下600km | 上海开到千岛湖不用充电 |
突然想到:网民真不需要技术参数? 去年某品牌做过AB测试,把技术文档折叠成"工程师日记"彩蛋,点击率反而增强45%。重点是把硬核数据藏成社交货币,就像男生不会直接晒工资单,但会"不小心"露出保时捷钥匙。
小编观点:听说某车企商圈部最近在玩狠的——把仿单拍成15秒短视频,每个技术点对应个生活段子。比如说主动刹车体系就演"副驾突然伸手摸大腿,车子比你先反应过来"。这种骚操作居然让枯燥的配置表成了社交爆款,看来汽车新闻推广文章真得跟赘肉说拜拜了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