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如何快速涨粉?这六个软文秘诀你必须知道
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那种看着像故事,最后却让你不由得下单的推文?明明知道是广告,但就是停不下来点赞收藏?我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姐妹,去年还苦哈哈地私信求人转发,今年靠着几篇软文直接爆单,现在天天在朋友圈晒打款截图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,那些藏着掖着的新闻标题套路到底怎么玩。

一、目的群体抓不准?你是在对牛弹琴
见过卖老年鞋的文案用互联网流行语吗?我上次真瞅见个离谱案例,标题写着"绝绝子!广场舞大妈都在抢的踩屎感神鞋"。结局评论区全是年轻人哈哈哈,真正的目的群体压根没点进来。
怎么破?教你个土法子:

  1. 翻你商品最近30天的成交订单,把收货地址在三四线城市的挑出来
  2. 去买家秀里扒拉带自拍的,看她们穿什么风格衣服
  3. 用"中年""妈妈"这一类词在短视频平台搜同一类商品,记下点赞最高的三条评论
    这可比大数据画像实在多了。有个做本地婚庆的朋友,专门盯着酒店宴会厅保洁阿姨聊天,三个月摸清了当地嫁娶的隐形规矩,写出来的备婚指南直接成了行业模板。

二、痛点戳不中?活该没人转发
上次帮人改减肥商品文案,原文写"轻松月瘦20斤",改成了"生完二胎肚子松得像米其林?"。你猜怎么着?转发量翻了3倍。现在人精着呢,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痛点早免疫了。
好痛点的三个特征:

  • 说出来会脸红的(比如说狐臭、痔疮)
  • 周围人都在假装没事的(中年脱发)
  • 以为是自己症结的(孩子挑食可能是缺锌)
    有个做家政服侍的,发现顾客最在意的根本不是擦得多干净,而是怕阿姨闲聊时说漏自家隐私。后来所有宣传物料都加了一句"全程闭麦服侍,雇主隐私自动过滤",当月咨询量就炸了。

三、故事不会编?记住这一个万能公式
别被那些写作课忽悠,好故事根本不需要文采。上周看到个卖拖把的文案,就三句话:"婆婆说我懒,直到她看见我拖完地直接光脚走。现在她找我要链接,比催生二胎还勤快。"
偷师个接地气的框架:

  1. 糟心事开头(越具体越好,比如说"生完孩子后不敢咳嗽")
  2. 意外转折(别采用"突然",试试"买菜时被邻居大姐拉住")
  3. 细节对比(之前/之后的场景各说三个感官细节)
    有个卖颈椎枕的店主,把买家故事编成小区广场舞队暗战,什么张阿姨用了枕头后领舞动作更准则了,李奶奶急眼了之类的,愣是把个普通商品写成了中老年版《甄嬛传》。

四、转化路径太硬?试试这招温水煮青蛙
见过最生硬的结尾是:"看到此处你还不扫码吗?" 这跟约会时突然掏戒指有啥区别?说个真实的骚操作:有个卖课程的在长文最后放了张模糊的截图,配文"这份资料被同行举报了,截到哪算哪吧"。结局那篇的转化率比直接放二维码高四成。
软植入的三重境界:
青铜:文末挂链接
白银:中间插段亲身经历("上周我表妹来家,非逼我交出购物记录")
王者:把商品变成故事里的道具(比如说用防脱洗发水养好了流浪猫的毛发)
有个做茶叶的,每一篇软文都写茶山游记,最后不经意提到茶农说要留些好茶给识货的人,留了个私人微信号。现在人家朋友圈卖茶都用接龙了。

五、数据不会优化?盯着这两个指标就足够了
新手最爱犯的错:死磕阅读量。其实收藏率才算是命门。有个做烘焙器械的,发现收藏过300的推文,三个月后还在延续出单。教你个笨但管用的法子:
把文章发给十个目的群体,当面看他们阅读:

  • 在哪一段开始摸手机
  • 看到哪个坐标会点头
  • 最后记不记得住品牌名
    上次帮人测宠物粮文案,发现大家都是在"便便成型"那段眼睛发亮,后来所有推文都把便便情况放在第三屏,转化率立竿见影涨了。

六、分发渠道乱撒网?重点攻这三个阵地
别信那些全平台分发的鬼话。见过最惨的案例:老年保健品投在B站,阅读量全靠同行贡献。说三个经历验证的渠道组合:

  1. 朋友圈+本地社群(适合客单价500以下的)
  2. 知乎长文+商品橱窗(适合决策周期长的)
  3. 小红书合集+置顶评论(适合女性开销品)
    有个做定制西服的,专攻婚礼纪APP的备婚日记板块,在每一篇婚纱照下面评论"新郎西装假若选XXX面料,跟你的缎面婚纱更配哦",三个月拓了二十个婚庆公司渠道。

说点扎心的:那些天天追着问"为什么我的软文没人看"的,多半是既不肯花时间摸清网民,又舍不得买样品送人试用。我见过有深度的软文写手,卖鱼竿的自己去水库蹲了半个月,跟钓友学会怎么看水流打窝子,写出来的东西让老钓友直呼内行。说到底,哪有什么点石成金的套路,无非是把网民当活人看,说人话,办人事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