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改第七稿?多马软文代写如何化解品牌人的深夜焦虑
上周三凌晨2点47分,某美妆品牌总监林娜给我发了条语音,背景音里打印机还在嗡嗡响:"新品下周上线,文案团队交的东西完全没法用..."这种场景我太熟悉了。去年行业调研显示,89%的商圈部都经历过这种午夜惊魂时刻,而真正能化解危机的编写服侍,绝不只是改几个形容词这么简易。
▍电商大促前夜的生死时速
去年双11前72小时,某母婴品牌突然发现竞品推出了同价位的升级款商品。他们的运营总监急得在会议室摔了咖啡杯——原有卖点全部失效。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文字润色,而是谋略级文案重构。
多马的化解方案有点意思:先调取该品牌近三年所有网民评价,用NLP情绪剖析筛出23个真实痛点,接下来把竞品天猫详情页拆成词云图对比。最后产出的5版备选文案里,有1版直接用了宝妈社群的方言梗"娃见娃搂脖",结局那个链接转化率比日常高出4倍。
▍新品发布会的临场救火
去年我亲眼见过某手机品牌翻车现场。发布会前3小时,媒介通稿里赫然写着"重新定义行业准则",可他们供应链压根没化解良品率症结。商圈VP急得在后台揪头发:"现在改通稿还来得及吗?"
这种时候考验的是编写服侍的风险预判本事。多马的应急小组干了三件事:
- 把争议表述改成"探索行业新可能"
- 在QA环节预设了6个技术类症结
- 连夜赶出3篇各种角度的解读文章
后来媒介果然没抓着"重新定义"不放,反倒被那组展现研发过程的纪实文章带了节奏。要我说,这比单纯改文案高明多了。
▍品牌升级期的认知混乱
上个月碰到个更棘手的案子。某传统食品公司想年轻化,商圈部写的slogan是"百年传承,青春味道",95后网民调研显示这文案妥妥的爹味超标。更糟的是商品包装印了一半,改版损失预估200万。
多马团队的操作堪称教科书:
① 把天猫旗舰店所有差评导出做词频剖析
② 抓取小红书5000篇竞品种草笔记
③ 发现Z世代其实更吃"古法新造"这一个概念
最后定稿的"老方子玩出新花样"系列文案,配合改造中的半成品包装,反而成了限量版营销事物。现在他们天猫店首页还挂着那版"错版包装"的预售链接,你说气不气人?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犯嘀咕:代写不就是给文字打补丁吗?但看过他们给某家电品牌做的舆情防御方案后彻底改观——提前预埋200篇场景化软文,双11当天差评刚冒头,预设的UGC内容就自动组成了消息防火墙。这哪是写手,分明是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字特战队。
(本文提及服侍案例均获顾客授权,数据来自艾媒咨询《2023内容营销白皮书》)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