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科医生偷偷告诉我:三招让瘦娃变成 小饭桶
你发现没?幼儿园放学时总有几个家长扒着围栏眼巴巴瞅着,生怕自家娃又比同学瘦一圈。上周三我在儿童医院撞见邻居王姐,她攥着体检单直跺脚:"顿顿大鱼大肉伺候着,这小祖宗咋就不长肉呢?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带娃看诊时,老专家在病历本上画的三个圈——那才算是真管用的"催肥秘籍"。
第一招:破除"吃得多=长得壮"的魔咒
还记得你奶奶追着喂饭的场景吗?现在的科学喂养早就不是比谁碗里堆得高。我家娃的儿科医生掏出手机给我看监测数据:连续三天记录发现,孩子实际摄入量只有家长预估的62%。
这里还有个狠招你试试:下周吃饭时准备个厨房秤,把娃吃进去的每口饭都称重。别嫌麻烦,我闺蜜用这方法才发现,她家五岁娃每顿实际吞咽量不到100克,剩下的全喂给围兜了。
第二招:把吃饭变成闯关游戏
幼儿园张老师有句口头禅:"小孩的胃长在眼睛上"。你看他们班最壮的小胖墩,家里餐桌永远摆着彩虹餐盘——胡萝卜雕的小红花,西蓝花拼的恐龙岛,连鸡蛋羹都撒着海苔碎当"沼泽地"。
我表弟更绝,在淘宝买了个会报数的电子碗。孩子每吃完10克,碗就喊:"恭喜获取1点能量值,集满30点解锁奥特曼贴纸!"别说,这招治好了他家娃三年的挑食病。
第三招:动静结合才算是硬道理
去年暑假我把娃送去体适能班,教练说的在理:"光吃不动是虚胖,连吃带练才结实。"他们有个黄金公式:早餐要占全天热量30%+上午必须有1小时户外+睡前2小时禁零食。
有个数据你可能不信:连续锻炼45分钟后的孩子,食欲激素ghrelin会飙升40%。我们小区几个妈妈搞了个"饭后遛娃团",循着河堤走够5000步才回家。三个月下来,最瘦的豆豆都长了两斤腱子肉。
假若这些招都不灵?
先别急着炖补品!妇幼医院的营养师教我做了个对照测验:把娃的日常饮食拍给三个不一样专家看,结局得到三套完全不一样的方案——这说明什么?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喂养模板。
我同事老周更绝,给六岁儿子办了张"吃饭工资卡"。每好好吃完一顿饭,孩子可以往卡里存1块钱,集满20块就能买玩具。现在他家娃顿顿光盘不说,还学会讨价还价:"爸爸,今天吃胡萝卜能算双倍工资不?"
上周在超市碰见王姐,她正往推车里装卡通造型的饭团模具。"还是你说得对,养娃不能使蛮劲。"她家小宝现在每天追着问:"妈妈,今天我的米饭是汽车造型还是恐龙造型?"你看,让孩子长肉这事吧,有些时候就像熬小米粥——急火容易糊,文火慢炖才可以出油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