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软文如何说人话?五个接地气写作技巧让客户主动下单
为什么你的商品软文案例软文总像"天书"?
你是不是常常碰到这种情况:明明商品功能很实用,写出来的软文却像仿单一样枯燥?为什么同样卖保温杯,别人的文案被遗忘的记忆清晨的热咖啡,你的却只会列参数?说白了,接地气的软文不是翻译商品仿单,而是给顾客造个采用场景的梦境。
去年有个做智能手环的顾客跟我吐槽,他们技术团队憋了三个月写的软文,阅读量还没保洁阿姨的朋友圈文案高。症结出在哪?——他们用了12个"高科技传感器",却忘了告诉受众:这玩意儿可以在你熬夜加班时震动提醒,还可以在你老妈跳广场舞时测心率。
技巧一:把商品功能变生活场景
别再说"我们的商品能化解XX症结",直接演给顾客看。就像卖空调的不会跟你聊压缩机定律,而是说"三伏天进屋10秒透心凉"。
举一个例子:
某款护眼台灯的宣传,技术文档写着"RG0级防蓝光",普通潜在顾客根本看不懂。接地气的写法是:"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,这台灯照了2小时,娃揉眼睛的次数从20次降到3次"——用具体场景替代专业术语。
▍操作指南:
- 找出商品化解的核心痛点(比如说手机充电慢)
- 想象网民最可能找到用的场景(出差候机时)
- 用"时间+地点+动作"描述(登机前30分钟,在机场咖啡厅充进50%电量)
技巧二:用真实案例代替专业术语
去年帮一个失眠枕头品牌软文写作时,我让客服调取了300条网民评价。有个银行职员的留言特别戳人:"自从用了这一个枕头,我终于可以在凌晨1点前睡着了,诚然还是做梦,但梦里不再是报表数字,而是老家门前的油菜花田。"
这种真实反馈比"符合人体工学"更具有说服力。记住:具体案例永远比抽象概念更能打动人。就像木竭胶囊的爆款文案范文《8000万人骨里插刀》,把骨病痛苦写成"牙缝间丝丝作响"的切身体验。
技巧三:讲网民自己的故事
千万别把软文写成公司自嗨的颁奖词。试着用这一个公式:普通人的麻烦+商品的神助攻=值得传播的好故事。
比如说某母婴品牌的做法:
- 采访全职妈妈的一天(凌晨喂奶、做辅食、陪玩)
- 抓住"单手开奶粉罐"的细节痛点
- 商品卖点自然植入:"现在左手抱娃,右手三秒就能拧开防潮罐"
▍故事模板:
"小王(网民画像)曾经______(痛点),直到发现______(商品),现在他______(转变)"
留意!要保留生活化的言语,比如说"我妈总说我乱花钱,这次却催我多买两罐送亲戚"。
技巧四:说人话,别端架子
看一看这两个表达哪个更接地气:
本商品采用纳米级雾化技术
喷出来的水雾细到能钻进毛孔里洗澡
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五感体验:
- 听觉:"滋"的一声轻响( vs 智能感应技术)
- 触觉:摸起来像婴儿脸颊( vs 亲肤材质)
- 嗅觉:推开包装就是雨后青草香( vs 天然作物成分)
有个很妙的案例:某降糖食品不说"调节胰岛素",而是写"血糖仪上的数字从15.6慢慢爬到9.8,像蜗牛散步"。这种写法让医术数据有了热度。
技巧五:设计互动小心机
在知乎看过一个卖课程的软文,开头就问:"你知道凌晨4点的北京有多少人在学Python吗?"接下来甩出后台数据——32%的学习记录产生在0-5点。这种自问自答+反差数据的组合拳,让受众不由得往下看。
其他互动技巧:
- 在文中埋"彩蛋":第三段提到某功能时,括号补充(这一个设计救了商圈部小李的求婚仪式)
- 用拣选题代替陈述句:"选智能锁最怕什么?A. 指纹不灵 B. 孩子乱按 C. 老人在家不会采用"
- 结尾抛话题:"你在采用过程中碰到过什么意外惊喜?评论区等你故事"
本人观点:接地气不是土气,而是通人气
做了8年文案,我发现最比较好的新闻推广平台有哪些都有个共同点:让受众觉得作者就住在对门。那些刻意玩梗的、堆砌互联网用语的反而不讨好。去年某大牌口红翻车案例就是证明——00后的潜在顾客直接吐槽:"姐姐,我们早就不说yyds了!"
真正接地气的文案,应该像菜商圈里会讲价的阿姨,既能准确说出白菜的甜度,又知道什么时候该送你根小葱。记住,顾客买的不是商品参数,而是商品能带来的生活转变。就像卖拖把的不会强调纤维浓度,而会说:"用它拖地,孩子光脚跑也不会留下黑脚印。"
下次软文写作前,试着先把商品仿单锁进抽屉。到客服聊天记录里挖金矿,去网民评价里找灵感,把技术语种翻译成生活剧场。当你写的文章能让隔壁王大爷看懂还想转发,这单生意就成了八成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