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合发孩子的软文,到底该怎么写才不招人烦?

【文章开始】

适合发孩子的软文,到底该怎么写才不招人烦?

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刷到过那种…一看就是广告,但标题偏偏写着“为了孩子好”的软文?点进去吧,感觉被套路;不点吧,又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。当爸妈的,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?但这种纠结可真要命。今天咱们就摊开聊聊,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真正“适合发孩子的软文”,既能表达心意,又不让朋友反感。


一、先弄明白:啥叫“适合孩子的软文”?

你可能第一反应是:“不就是卖儿童产品的那种广告文章吗?” 嗯…对,但也不全对。它核心不是硬卖东西,而是提供真实的价值。比如:

  • 解决一个具体问题: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?天冷了怎么穿才不着凉?
  • 分享有用的知识:哪些绘本真正适合3岁孩子?儿童防晒霜怎么挑?
  • 引发情感共鸣:一篇记录带孩子露营的经历,虽然最后有点狼狈,但过程特别开心。

如果它只是夸产品多好,价格多便宜,那本质上还是硬广。真正的软文,是让家长看完觉得“哎哟,这个有用”或者“哎哟,说得太对了”,然后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文末的产品或服务。


二、为什么你转发的有些内容,别人默默就划走了?

自问自答时间:核心问题出在哪?

  • 问:是不是干货不够?

    • 答:对!信息爆炸的时代,大家耐心有限。没有硬核干货、全是情绪渲染的内容,很快会被淘汰。比如只说“这个玩具真好”,却不说它到底能锻炼孩子什么能力,具体怎么玩。
  • 问:是不是目的性太强了?

    • 答:太对了!从头到尾都在暗示你“快买买买”,吃相有点急。好的软文会把广告藏得深一点,或者干脆坦诚一点:“我们做了这个产品,就是想解决XX问题,你们试试看?”
  • 问:是不是不真实?

    • 答:这是致命伤。用一堆网络美图,编造完美育儿故事,普通人根本做不到。真实、有瑕疵、有共鸣的故事,远比虚假的完美更有说服力。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多少比例的真实混合广告效果最好,这个机制还真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三、写好它的几个黄金法则(重点来了!)

这块是重点,我给大家拆解一下,怎么操作:

  • 法则一:说人话,别端着
    别用那些特别专业、拗口的词。就用平时怎么跟闺蜜、哥们聊天的语气写。“娃又把饭扣地上了?试试这个!” 比“科学喂养新方式”亲切一万倍。

  • 法则二:价值先行,广告靠后
    开头必须抓住痛点,直接给解决方法或干货。比如先讲孩子拖拉磨蹭的几个原因和应对技巧,最后再提:“我后来用了这个时间管理的沙漏,效果还不错,你们可以参考。”

  • 法则三:真实故事+图片,是王炸
    没人喜欢看冷冰冰的产品介绍。如果你是自己用的产品,拍点孩子真实使用的、没那么完美的照片,比如玩得满头大汗、辅食吃得满嘴都是,反而更可信。

  • 法则四:给出专业背书,但别瞎吹
    有检测报告、专家推荐可以提一下,增加信任度。但别吹成“天下第一”,或许暗示这可能是目前不错的选项之一,更让人舒服。


四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?

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吧。有个朋友开童装店,她从不发“新到爆款,速抢!”这种。有一次,她写了一篇:“杭州一夜入冬,给孩子穿多少才算够?我的‘洋葱穿衣法’实战经验”。她拍了自己女儿穿脱衣服的流程实拍图,详细讲了内层、中层、外层分别怎么搭,最后才提到图里的几件衣服她店里都有。

结果呢?那篇文是她史上点赞评论最多的,很多人留言说“终于搞懂了”、“收藏了”,顺带问她衣服链接。你看,她先解决了“怎么穿”这个核心问题,卖货成了顺其自然的事


五、最后,别忘了你的“人设”

你是一个分享者,不是一个销售机器。偶尔也发发带孩子失败的搞笑经历,或者纯粹的美好瞬间,让别人觉得你是个真实、有趣的人。这样当你真正推荐好东西时,大家才会更愿意相信你。

总之吧,适合发孩子的软文,核心是“利他”。先想着怎么帮到别人,提供真实的价值,其他的,都会水到渠成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