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文九月:为什么这个月份最适合营销?

软文九月:为什么这个月份最适合营销?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有没有发现,每年一到九月,朋友圈、微博、各种APP里的广告突然变多了?而且这些广告还特别“软”,软到你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是广告?这就是传说中的“软文九月”现象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为啥九月成了软文的黄金季节。


一、九月为啥成了软文爆发期?

先问个问题:为啥不是八月,不是十月,偏偏是九月?这里头其实有几个特现实的原因:

  1. 暑假结束效应:七八月大家都在放假,谁看广告啊?九月一开学/复工,注意力全回来了
  2. 预算冲刺季:很多公司三季度末要冲KPI,营销预算这时候最舍得花
  3. 季节过渡期:夏秋交替,服装、美妆、电子产品都在推新品
  4. 心理空白期:长假后人们更容易接受新信息(这说法可能有待考证)

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九月软文多,但质量参差不齐。有的软得自然,有的硬得硌牙——这事儿咱们后面细说。


二、什么样的软文在九月最吃香?

根据我扒拉了几百篇爆款软文的经验,九月最火的软文都有这些共同点:

  • 教育类:开学季嘛,课程、教材、学习装备的软文铺天盖地
  • 穿搭类:“初秋必备”“换季穿搭”这种标题一看就想点
  • 电子产品:iPhone每年九月发新品,带火整个数码圈
  • 旅游类:暑假结束反而推错峰出游,这招挺鸡贼

重点来了:这些软文有个共同套路——它们都不直接说“买我”,而是讲“你需要”。比如不说“这款书包好”,而是说“开学书包选不对会影响孩子脊椎”。


三、软文九月背后的心理学

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是广告,还是会中招?这里头有点心理学门道:

  1. 从众心理:“百万家长的选择”这种话术就是利用这点
  2. 稀缺效应:“限时优惠”“限量发售”让人产生紧迫感
  3. 情感绑架:特别是教育类软文,动不动就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
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九月软文特别喜欢用“新”字。新学年、新季节、新气象...人对“新”字就是没有抵抗力,这或许暗示我们的大脑在九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?(具体神经机制还有待研究)


四、如何识别九月软文?

既然躲不过,至少得学会识别。教你几招:

  1. 看标题:带这些词的基本都是软文
  2. “揭秘”
  3. “震惊”
  4. “99%的人都不知道”
  5. 看排版:突然插进来的产品图+购买链接
  6. 看账号:平时发生活突然开始专业测评
  7. 看评论区:清一色“在哪里买?”“求链接”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高端软文连这些痕迹都没有,防不胜防啊...


五、企业怎么抓住软文九月的红利?

如果你想蹭这波流量,记住这几个要点:

第一,时机要卡准
- 8月底开始预热
- 9月前两周集中爆发
- 十一前再收割一波

第二,内容要应景
- 学生党:开学焦虑→学习神器
- 上班族:假期综合症→效率工具
- 宝妈:孩子教育→智力开发产品

第三,渠道要选对
- 小红书适合美妆穿搭
- 知乎适合教育科技
- 抖音适合快消品
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去年九月,某教育机构在知乎投放的软文,转化率比平时高了40%(具体算法他们没公开)。


六、普通用户怎么应对?

最后给普通读者支几招:

  1. 延迟满足:看到心动的内容先收藏,过三天再看还想要不
  2. 横向对比:别光看一篇软文就下单,多搜几个平台
  3. 查成分:上企查查看看品牌背景,避免踩坑
  4. 设置预算:九月特意留笔“冲动消费金”,超了就不买

最狠的一招:把购物APP都卸载了...当然我知道你做不到(我也做不到)。


九月软文就像秋天的第一杯奶茶,明知道是营销,但还是忍不住想参与。关键是要做个清醒的消费者——知道自己在被营销,还能理性选择,这才是高手。

说到底,软文九月不过是商业社会的一个缩影。我们躲不开广告,但至少可以学着不被套路。毕竟,钱是自己的,怎么花还得自己说了算,对吧?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