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牛营销软文范例:他们是怎么让你想喝牛奶的?

【文章开始】

蒙牛营销软文范例:他们是怎么让你想喝牛奶的?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——明明只是刷个朋友圈或者短视频,突然就被一条关于牛奶的内容吸引,甚至莫名其妙就想下单买一箱蒙牛?我就经常被“套路”。然后我就开始琢磨,蒙牛这营销到底是怎么做的?为什么总能精准戳中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?


蒙牛为什么总在你能看到的地方出现?

我们先问个最直接的问题:蒙牛的软文到底“软”在哪?为啥不像硬广那样直接喊“快来买”?

其实说白了,软文的核心就是不说自己在卖货,却让你看完想消费。蒙牛特别擅长这个。比如他们很少会直接说“我们的牛奶蛋白质含量高”,而是讲一个内蒙古牧民的故事,说他们世代养牛、天然牧场,然后不经意间提到“牛吃得好,奶自然就好”。
这样是不是听起来舒服多了?也更愿意信?

  • 不直接推销,而是用故事、情感或知识包裹产品信息
  • 植入场景,比如早餐、运动后、深夜加班,让你觉得“哎呀我正好需要”
  • 用第三方口吻,比如“专家建议”、“宝妈分享”,显得特真实

案例分析:蒙牛那条刷屏的“雨后彩虹”广告

我记得特别清楚,去年有支蒙牛的短片叫《致敬每一个天生要强的你》。内容是吧…把品牌和运动员拼搏精神绑定在一起。
虽然内容上看和牛奶没啥直接关系,但你看完就会觉得:蒙牛这品牌挺正能量、有温度。然后不知不觉就对它产生好感——这种好感最后很容易转化成购买意愿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情感绑定型的营销其实很多品牌都在做,蒙牛能做得更让人记住,大概是因为他们持续在做,而且敢投放大资源。


蒙牛软文常用的几种内容套路

如果你仔细留意,会发现蒙牛的营销内容逃不开这几类:

? 健康知识科普型
比如讲乳糖不耐受怎么喝奶、孩子长高需要什么营养… 一边给你干货,一边自然推荐产品。

? 情感故事型
讲牧民故事、妈妈带孩子故事,甚至牛的故事… 情感共鸣来了,品牌信任也就建立了。

? 热点借势型
世界杯期间推营养补给、夏天推冰奶昔做法… 总之用户关心什么,他们就聊什么。

? 用户互动型
搞个食谱征集、打卡活动,让用户参与进来,生成大量真实内容反哺传播。


他们为什么特别爱用“草原”“天然”这些词?

这其实涉及到用户心理了。蒙牛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奶源优势,比如内蒙古牧场、黄金奶源带。反复讲这些,是不是就给你种下了“天然、优质”的印象?
甚至一看到“草原”两个字,你可能就会联想到蒙牛——这或许暗示他们的品牌联想建设是成功的

不过具体哪种心理机制最有效,可能还得看用户调研数据,这方面我没深入看过报告,就不乱下结论了。


软文效果好不好,到底怎么看?

你说软文写是写了,发也发了,蒙牛怎么知道这波操作有没有用?
除了看销量这个最直接的指标之外,他们还会看:

  • 阅读量、分享量——内容是否被广泛传播
  • 评论区互动——用户是夸是吐槽还是提问?
  • 品牌关键词搜索量变化——比如文章发布后“蒙牛纯牛奶”搜索是不是变多了?
  • 用户生成内容(UGC)——有没有很多人自发晒单、模仿食谱?

当然啦,这些东西背后是一整套数据监测系统在跑,可能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。


如果我想模仿蒙牛写软文,该从哪学起?

蒙牛的案例虽好,但我们普通人能学到啥?我来提炼几点:

?? 讲人话,别拽专业术语,用用户熟悉的场景沟通;
?? 情感永远比产品参数好用,先打动人才会打动钱包;
?? 跟上热点,但别硬蹭,找到品牌和热点的合理连接点;
?? 持续做,别指望一篇爆红,品牌建设是长期事。


写到这里,我好像也逐渐明白了:蒙牛的营销之所以经常能成,不只是因为他们预算多,更是因为他们真的花心思研究用户想看什么、愿意分享什么。
所以啊,好的软文不是硬广,而是提供价值、情感或乐趣,让用户自己选择靠近你。

也许我们学蒙牛,学的不是“写法”,而是“想法”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