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销软文的缺点,你真的看透了吗?

【文章开始】

营销软文的缺点,你真的看透了吗?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篇“干货”,标题特别吸引人,点进去读着读着,哎?怎么感觉越来越像广告?翻到文末一看,果然,小小的“推广”两个字搁那儿藏着——得,又是一篇营销软文。说真的,这玩意儿现在到处都是,但它的毛病,你真的清楚吗?


一、信任感?说没就没

自问: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信营销软文了?
自答:简单,因为被“骗”多了呗。

一开始大家还挺吃这套的,觉得“哇这个博主好真诚,连自己用的产品都分享!”但后来发现,十篇有八篇都是塞了钱的广告。那种感觉就像…你以为交了个朋友,结果人家只是想卖你东西。

重点来了:软文最大的硬伤就是消耗信任。一次两次还好,次数一多,读者就会产生警惕心——“这又是哪个金主爸爸的安排?”一旦产生这种念头,哪怕你写的是真干货,人家也先怀疑三分。

  • 读者变聪明了:大家现在一看排版、语气、行文节奏,基本就能猜出是不是软文。
  • 套路太相似:动不动就“我用了之后震惊了”、“三天见效”… 唉,能不能来点新的?
  • 容易反弹:如果产品实际没那么好,读者反而会产生强烈反感,甚至直接拉黑博主。

二、内容硬伤:软文常常不像“文”

自问:软文软文,难道不是文章吗?为什么很多根本没法看?
自答:因为很多品牌方要卖点、要曝光,却忘了“读起来舒服”才是根本。

有些软文吧,句子不通顺、逻辑跳来跳去,产品卖点生硬插入…读着特别累。你说你是篇“文章”,但明明就是个长版说明书。

亮点其实是:软文本质是“内容”,不是广告传单。没人喜欢看广告,但人们喜欢看故事、看干货、看有意思的分享。如果只顾着塞产品信息,忽略阅读体验,其实效果会非常差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博主确实挺难的:品牌方这也要加那也要露,最后写出来四不像——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,甲方的需求你懂的…你改来改去最后可能就变成了缝合怪。


三、转化效果?常常是个谜

自问:都说软文效果好,真的吗?
自答:不一定。这东西效果波动很大,很看渠道、看受众、看内容质量。

你找一个大V发,可能阅读量10万+,但实际购买的人…寥寥无几。为什么?因为大家是冲着他这个人来的,不是来买东西的。软文的转化路径其实很长:看到→感兴趣→信任→点击→购买…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,这广告就白投。

而且很多时候,品牌方其实也搞不清效果到底是哪来的。是上周那篇软文启的作用?还是今天直播间促销带来的?——这个具体归因机制其实挺复杂的,坦白说很多公司也没完全搞明白。


四、容易被遗忘,更难被分享

自问:你会主动收藏或转发一篇营销软文吗?
自答:大多数人都不会。

因为软文的核心目的毕竟是推广,而不是纯粹提供价值。所以它往往:

  • 缺乏长期价值:看完、买完,下次就不会再点开了;
  • 社交属性弱:“我转一篇广告给朋友?”——呃,除非产品真的极好,否则一般人都不会这么做。

这就导致软文的生命周期很短。投完当天有点水花,第二天就基本没人记得了。


五、监管越来越严,风险变高

现在广告法管得越来越细,很多词不能用、很多效果不能保证…但有些软文为了吸引眼球,还在打擦边球。一旦被判定为虚假宣传,号主和品牌都得不偿失。

而且用户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。你吹得太夸张,到时候人家反手一个投诉…那就不是效果差的问题了,是翻车现场啊朋友。


写在最后:那…软文还能写吗?

能,但必须换思路。

别再把软文当“软广”写了,而是当成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来写。哪怕人家最后发现是推广,但只要觉得“嗯,内容确实有料”,依然会买单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推广一款护肤品,别光说“一抹就亮”,不如真实聊聊成分、适合什么肤质、甚至它缺点是什么——反而更可信。

真诚才是最新版本的套路——虽然这句话快被说烂了,但确实是这样。

总之吧,营销软文缺点很明显:容易掉信任、内容常注水、效果不稳定、还没法长期复用。但如果能克服这些,它依然是个不错的推广方式。嗯…大概就是这样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