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不想写软文?这7个解决方案请查收
自己不想写软文?这7个解决方案请查收
【文章开始】
有没有发现现在刷手机满屏都是软广?说真的,我最近看到那种藏得很深的广告就头大——明明想看点干货,结果被套路买了瓶没用的精华液。更搞笑的是,我明明是个文字工作者,却越来越抗拒接软文单子。等等,问题来了:要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人,突然不想写软文了,该怎么办?总不能喝西北风吧?
为什么要写软文?先摸摸良心问问自己
我猜你接软文的原因跟我差不多:甲方钱给得快,需求又明确,写起来不费脑细胞。上个月帮个护肤品品牌写推文,三小时搞完,两千块到手,比吭哧吭哧写深度报道划算多了对吧?
不过话说回来...软文写多了总觉得自己像个复读机。数据好看是好看,但用户评论区都在骂:“又是广告!”“取关了!” 剑桥大学去年那个研究挺戳心——超过80%读者觉得自己被软文欺骗过。写到第四篇同款面膜文案时,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犯恶心:这跟电视购物里嘶吼“只要998!”的主持人有啥区别?
核心问题来了:不写软文我吃啥?
行,咱承认写软文确实伤自尊。但房租要交,猫罐头要买,总不能真去送外卖吧?(虽然我骑自行车水平确实比写文案强)别急,我这半年试过好几种替代方案:
-
直接外包给专业写手
上次接了个智能手表软文,我转手挂到“文案帮”平台,抽成30%。虽然少赚点,但不用昧着良心夸那个卡顿的表盘设计。关键甲方根本没发现写手换人了——反正他们只关心阅读量10万+ -
转型做扒皮型评测
朋友小林的案例特典型。自从他写了篇《网红酵素实测:糖水卖你298》,阅读量暴涨不说,反而有健康品牌找他做真实成分科普。现在他接单价格是以前的3倍,还不用编故事 -
跟品牌商量“半软文”模式
上周跟某母婴品牌这样谈判:“非要写软文也行,但得允许我加句‘本次体验含商业合作’”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用户反而夸我们坦诚!评论区还有人问:“能不能测测XX牌子?”
更狠的招数:重建赚钱逻辑
要是连“半软文”都受不了...嘶,这就有挑战了。我研究过那些完全不接软文的博主,发现几条野路子:
| 变现方式 | 需要的能力 | 我的尝试心得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付费社群 | 持续输出干货 | 建了母婴知识群,月入4000+ |
| 知识型带货 | 深度产品认知 | 带工具书佣金比写软文高3倍 |
| 企业定制课 | 系统知识整合能力 | 给银行做的写作课单价5万/天 |
| 资源对接 | 行业人脉积累 | 给出版社牵线作者抽成10% |
说实话最难的是知识带货。上次推荐个防晒霜,我把紫外线穿透实验报告、成分毒性比对表全贴出来,转化率居然比“OMG买它”高47%——虽然实验室数据花钱肉疼。
长期来看哪个更划算?
最近琢磨出个曲线救国策略:用深度内容养影响力,再拿影响力换议价权。举例说吧:
- 先写《婴幼儿奶粉选购避坑指南》这种万字长文
- 自然有奶粉品牌找来合作
- 把软文需求转成科普直播:“赞助播出”的字幕打满屏幕
- 品牌获得曝光,读者获得知识,我保住节操
不过需要警惕啊!某美食博主转型失败案例就在眼前——硬核测评没人看,软广掉粉20万,最后注销账号改行卖螺蛳粉去了。这或许暗示个道理:真实内容的商业价值成长曲线是J型的,熬不过最初冷启动期就全垮?
终极解决方案藏在衣柜里
上周整理旧衣服时翻出件趣事:有件标榜“冰丝”的T恤,其实是100%涤纶。当初为写软文硬夸它透气,现在摸着都烫手。
最后扔个暴论吧:拒绝软文不是清高,而是对文字的敬畏。就像你不会用地沟油招待朋友,何必用虚假文案忽悠读者?至于替代方案...嘶,上面那些你随便挑个组合:
- 外包低质量需求 ??
- 转型真实测评 ??
- 谈判信息披露 ??
最关键是记住:当你说“不想写”时,其实在说“我想更有尊严地赚钱”——这事儿的解决方案,从来就不止软文一根独木桥。
(对了,真实内容具体如何量化变现效率?可能因平台算法而异,这点我还得再研究...)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