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灯笼:不止是红彤彤的装饰

【文章开始】

春节灯笼:不止是红彤彤的装饰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每年春节,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红灯笼?难道仅仅是因为它好看、喜庆吗?好像没那么简单。我小时候也这么以为,直到后来……经历了一些事,才慢慢品出点别的味道来。


灯笼到底是怎么来的?

先说个可能让你意外的点:灯笼一开始,其实不完全是春节的“专属品”。它的历史太久了,久到……具体起源时间其实有点模糊,有说是西汉的,有说是东汉的,普遍说法是和佛教点灯敬佛的习俗一起传开来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它真正和春节“绑定”,成为家家户户的过年标配,大概是唐宋以后的事儿了。

那时候,大家发现用红纸或者红布做的灯笼,挂起来特别亮眼,红光能照亮整个院子,寓意着“驱邪”和“光明”。你想啊,古人怕黑,也怕传说中的“年”兽,用红光来吓跑不好的东西,太合理了。所以,春节挂灯笼,最初其实带有很强烈的“实用性的祈福”色彩——不只是为了好看,更是为了平安。


为什么偏偏是红色?

好,问题来了:为什么不是绿色?黄色?偏偏是红色呢?嗯……这里面的文化深层原因,可能比我们想的要复杂一点。

  • 第一,红色在传统里代表“阳气”和“生命”。太阳是红的,火也是红的——这些都是活力和温暖的源头。过年是万物复苏的开始,用红色最适合不过。
  • 第二,红色是“喜庆”和“好运”的视觉符号。结婚、生子、中状元,古代所有好事几乎都用红色来点缀。春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,当然得用最吉利的颜色。
  • 第三,它确实醒目、有辨识度。你想想,一整条街都是红灯笼,远远看过去,年味一下就扑面而来了。这是一种集体氛围的营造,每个人一走进去,自动就被感染了。

不过我也听说过一些地方有其他颜色的灯笼,具体是不是全国所有地区都只用红色,这个我不敢完全肯定,可能有些地方习俗会有自己的特色。


现在的灯笼,还是以前那个味儿吗?

以前家家都是手工扎竹架、糊红纸,里面放蜡烛。现在呢?几乎全是批量生产的,用塑料、钢丝,里面是LED灯——省事、安全,还耐用。

这是进步吗?当然是。但你说有没有失去点什么?呃……好像也有。手工做的灯笼,每个可能都不太一样,有点歪、有点斜,反而有种笨拙的真诚感。现在买的,整齐划一,漂亮是漂亮,但总觉得……少了点温度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形式虽然变了,但核心的寓意没变。大家挂灯笼,盼团圆、求好运的心是一样的。就像我阿姨家,每年都坚持自己糊一个小纸灯笼挂在阳台,她说:“买的固然好,但自己动手,才觉得年是真的到了。”


怎么挑一盏好灯笼?

如果你今年想买灯笼,别光看价格和大小。注意这几个点,可能能帮你挑到更合心意的:

  • 材质: 纸质的更有传统韵味,透光柔和;仿绸布或塑料的更耐用,不怕风吹雨淋。
  • 造型: 除了经典的圆形、椭圆形,现在还有很多生肖造型、宫灯造型的,选你一眼看中的就行。
  • 安装方式: 是挂式的还是立式的?提前想好它要放在哪里,别买回来发现没地方挂。
  • 灯光: LED灯有暖光和冷光可选。强烈建议选暖光,模拟烛光的效果,看起来更温馨,更有年味。

灯笼挂在哪最有感觉?

门口必须挂,这是迎福气、接喜气的第一站。阳台也可以挂,让过往的人都看到你家的喜庆。客厅里挂一盏小的,也能瞬间点亮氛围。

但我觉得……最有感觉的,可能是挂在家乡的老街上。一整排红灯笼亮起来,那才是记忆里最浓的年味。


它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

说到底,春节灯笼早就超越了一件普通装饰品的意义。它是一种信号,告诉你“要过年了”;它是一种仪式,全家人一起挂上去的时候,是在共同完成一件有象征意义的事;它更是一种记忆载体,很多人关于年的美好回忆,背景里都有一盏红红的灯笼

它亮在那里,就像一种无声的宣告:无论过去一年怎样,此刻,我们团圆,我们期盼,我们选择用最热烈的颜色,迎接新的开始。

所以,今年春节,别忘了挂一盏灯笼。也许,它会照亮更多你看不见的东西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